最新动态

4K镜头下的江南古村落有多美?这部纪录片带你领略

9月28日,东方卫视4K超高清频道正式开播,《新纪实》栏目从周二周播扩容为周一至周五日播,带您进入视听全新时代。

开播当日播出的是由真实传媒刘丽婷工作室历时数年打造的四集系列纪录片《江南村落志》。拍摄团队在江浙沪皖各选一座古村落,蹲守春夏秋冬,用4K镜头记录时光流转。

4K超高清不仅让画面清晰度达到高清的4倍,更借助HDR高动态范围、50帧高帧率等技术,全面提升画面、声音的表现力,这场底层技术的跃升究竟给纪录片的创作带来哪些变革?

 

技术赋能:超高清设备重塑纪实美学

在纪录片创作中,技术从来不是炫技,而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内容表达。4K超高清带来的不只是“更清楚”,更是一整套视觉体验的革新:

HDR高动态范围技术,让画面从最亮到最暗的过渡更自然。江南的朦胧细雨、老墙上的斑驳苔藓……过去难以捕捉的细节,如今都被真实还原。

帧率从25帧提升至50帧,动态画面更加流畅。河水流动、树叶摇曳、村民劳作等动作,都如现实般自然生动,仿佛一伸手就能触摸。

超高清设备对光线和色彩也更敏感,后期调色时,团队能精准还原江南的温润与烟火气,光是“绿”,就有新茶的嫩、古潭的碧、雨后山峦的翠……层次丰富,栩栩如生。

 

创作心得:触达更多细节更多情感

《江南村落志》选取四地古村,蹲点四季。这种沉浸式拍摄,让团队捕捉到村落随季节变化的生命力。“4K不是简单的技术迭代,是让我们有更多细节可以触达、更多的情感可以传递。”总导演刘丽婷说,“在4K的镜头下,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一年四季的诗意江南,尤其是那些动人心弦的细节之美,春天的花,夏天的雨,秋天的落叶,冬天的雪。”她也坦言,4K拍摄挑战不小,“光线不足时的噪点控制、复杂场景的对焦精度、海量素材的存储与处理,这些都需要全新工作流程。我们创新采用6K超采样生成4K画面,捕捉更多细节。即便后期放大或裁剪,建筑纹理、植物脉络依然清晰。

当然,声音也是画面的一部分,《江南村落志》还采用沉浸式立体声音频,构建出具有包围感的声场。潺潺流水、檐下滴雨、远处人说话的声音,观众不只是看到真实,更是身处其中。”

 

变与不变:海派纪录片的技术升级与人文坚守

从1993年上海电视台《纪录片编辑室》开播至今,海派纪录片已走过近30年。上海广播电视台真实传媒副总经理周全认为:对于海派纪录片的创作来说,变的是叙事方式和技术,从历史人文到自然科技,包罗万象,选题也更广,现在的4K超高清技术让画面细节更丰富。

每一次广电技术的迭代中都有清晰度的跃升,看得更清、看得更真的本质不是物理表达,而是在艺术上我们可以截取更多生活的细节、故事的细节、矛盾的细节、过程的细节,细节越多,才能塑造一个更加完整和立体的故事,才能通过细节的丰富获得更多人的感同身受,从而与更多人达成共识和共情。不变的是对真实的追求、对人与环境的关怀,海派纪录片始终保持着细腻、大气的风格,关注时代变迁中的个体命运。

在一个媒体高度融合发展的今天,传播力的达成,除了和传播的方式有关外,还和我们能否传递出有共情力的作品有关,说得通俗点,流量很重要,但打动人的流量更重要。《江南村落志》延续了平民视角,不只拍风景建筑,更聚焦村民的日常与情感。4K镜头下,观众能清晰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手上的老茧、眼中的光——这些细节,无声却有力。

“海派新纪实”不只是一次技术升级,更是一场美学刷新。观众不再只是被动观看,而是可以主动探索画面细节,发现属于自己的视觉焦点。这种沉浸式体验,让每个人都能“走进”江南。

接下来,《文运中国》《我们的国家公园》《大江南》《前浪》等4K纪录片也将陆续亮相。未来,海派纪录片将继续在技术与内容中寻找平衡,用4K这扇清晰的窗口,向世界讲述真实、生动的中国故事。

 

纪录片《江南村落志》

9月28日、9月29日晚23:00

9月30日、10月7日晚22:00

东方卫视播出

看看新闻、看东方APP同步播出

上海广播电视台官方网站  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
备案号: 沪ICP备10218859号-2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17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