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有味道有温情,上海广播《援建之声》走出直播间打造融媒合作新阵地

近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援建之声》报道了由上海援疆专家吴少峰带领的新疆喀什二院泌尿外科团队,成功为喀什地区叶城县的2岁儿童小西(化名)进行了南疆首例复杂先天性尿道上裂一期修复手术,让长期受尿失禁困扰的小西重获“自主人生”的故事,受到社会关注。

 

 

作为上海文化润疆的重要项目之一,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联合推出的首档全景式记录上海对口援建工作的全媒体节目《援建之声》,今年以来通过多维度创新,走出直播间,报道和传播沪疆两地携手共进的温情故事,打造援建工作融媒合作的新阵地、新模式。

 

扩大覆盖,创新四级融媒合作模式

 

6月7日,《援建之声》节目首次将直播间搬进上海闵行区融媒体直播室,对话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泽普分指副指挥长田程程等,介绍泽普产业兴疆、教育援疆、医疗援疆、文旅润疆等方面内容。

 

 

本次特别直播是《援建之声》贯彻“中国式现代化”对口帮扶战略的生动实践,同时也构建起了“上海市级+闵行区级+喀什地区+泽普县”的“3+1”四级融媒合作机制。这一创新模式标志着《援建之声》积极响应号召,加强扩大覆盖、重心下移,通过更广泛的全媒体矩阵,全景式展现上海对口援建成果。近期,节目还将走进上海宝山等区,持续深化四级融媒合作,记录沪疆两地的温暖故事。

 

直播室搬进线下,在美食飘香里讲好润疆故事

 

《援建之声》推出特别板块“援•味”专栏,以“援建之地的地道美食”为切入点,充分利用SMG移动直播技术,将直播室搬到生活中去,以驻沪办的地道美食为小切口,讲述援建之地的美食、美景、美物及文化润疆工作。

 

 

“援•味”从对口援建地餐桌讲起,聚焦舌尖上的香格里拉,还走进新疆爱特籁丝餐厅:沿着丝绸之路的千年韵味,新疆的豪迈与上海的精致完美交融,呈现独特的东西部风味对话。

今年年初,《援建之声》项目团队还尝试打造了“援建之声年货节”,在市百一店内整合援建之地的特色好物、美食好景进行品牌包装和宣传,反响热烈。《援建之声》成为“产出多价值”的媒体融合项目。

 

援建地区全覆盖,打造有人情味的“精神家园”

 

今年,《援建之声》还将视线转向更广阔的上海对口援建地——西藏日喀则、青海果洛、云南、湖北宜昌等地,覆盖上海援建的所有地区。

1月初,西藏日喀则定日发生6.8级地震,《援建之声》在1月11日、12日的两档直播节目中连续推出特别策划《直击日喀则:连线定日》,在全市媒体中第一家连线到在灾区抗震救灾的上海援藏干部,报道他们紧急返岗、驰援西藏定日灾区的一系列工作。特别直播展示了上海援藏干部人才在对口援建地遭遇突发灾情时呈现出的上海速度、上海温度和上海力量。

此外,《援建之声》还关注了上海援滇干部联络组普洱小组充分利用上海市人才、资金和技术等优势资源,搭建人力资源供需平台,帮助当地建立劳务合作基地和对接机制。

 

 

4月,《援建之声》编播团队前往云南临沧耿马县,关注沪滇协作以“产业造血、消费赋能、劳务拓路”点亮边疆振兴之光,以及大华公益基金“希望网校”在云南支教“边境小学”的生动故事,还在耿马县大兴乡与上海援滇干部一起探寻千年野生茶的故事。

文化润疆项目团队致力于将《援建之声》打造成为援建干部的“精神家园”。今年春节前后,节目邀请上海对口援建干部人才和相关单位、个人举行年度分享会,60多位上海援疆、援藏、援滇干部人才欢聚愚园路阿基米德电台直播室,分享过去一年对口援建工作中的成果和感悟,并制作成广播节目和系列音视频播出。

未来,《援建之声》节目还将继续以“创新中求卓越”为标尺,书写上海对口支援工作的新篇章。

上海广播电视台官方网站  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
备案号: 沪ICP备10218859号-2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17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