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新 动 态

百年仁心照耀当下!纪录片《百年仁心——中华医学会与上海》首映发布

11月26日下午,为纪念中华医学会成立110周年,纪录片《百年仁心——中华医学会与上海》首映发布会在复旦大学图书馆医科馆一楼多功能厅举行。该片由上海市医学会出品,上海广播电视台真实传媒有限公司、扬子江药业集团联合制作,以三大看点生动重现了那段风云激荡的近代中国医学史。

该片将于11月28日晚23:00在东方卫视播出,诚邀观众一同感受百年医者的理想之光,让“医者仁心”的精神在新时代生生不息。

 

权威云集,共溯百年医路初心

发布会上,各界代表先后致辞,回溯先驱足迹,讲述幕后故事,展望未来新程。

上海市医学会会长邬惊雷回顾了中华医学会自1915年创立以来的发展历程。他指出,从颜福庆、伍连德等21位先驱点燃的星星之火,到如今成长为中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医学科技团体,这段历程是中国现代医学史的缩影,其背后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也是纪录片《百年仁心》希望传递的核心价值。作为该片的出品人、策划人及出镜嘉宾,他分享了在四川中路599号——中华医学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原址拍摄的动人一幕:“当同仁们站在百年前的起点,重温历史,那种跨越时空的共鸣,令我们更加坚信拍摄此片的意义。”

上海广播电视台副台长、副总编辑尹欣从城市文化与媒体责任的视角,阐述了纪录片的深厚意涵。她表示,中华医学会从上海启航的历程,与这座城市开放、包容、创新的血脉紧密相连。正是上海独特的土壤,让医学救国的理想得以生根发芽。她介绍,纪录片历时一年创作,是上海广播电视台践行“文化兴台”战略,厚植海派文化,打造体现中国式审美与大都市气质的文化精品的诚意之作。

作为纪录片的联合制作方,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徐浩宇表示:中华医学会110年的历程,是一部与中国现代医药事业同频共振的发展史。扬子江药业集团秉承“求索进取护佑健康”的使命,已连续25年独家资助中华医学科技奖,与学会共同推动医学进步。企业这次鼎力支持《百年仁心》的拍摄,希望让更多社会大众,读懂医学的温度、感悟先贤的风骨,从历史中汲取前行力量。

颜福庆长孙、复旦大学副教授颜志渊动情地说:“纪录片的拍摄让我重温与祖父相处的珍贵时光。他常给我讲述创办中华医学会的历程,当年带我去过的叶家花园、上医校园、中山医院,每一处都承载着他'为人群服务'的理想。先贤创业维艰,我辈当继往开来,愿学会在新征程上为'健康中国'再谱华章!”

 

三大看点,再现近代中国医学史

随后的放映环节让现场观众先睹为快,纪录片用三个看点生动重现了那段风云激荡的近代中国医学史。

 

看点1  珍稀史料首次集中呈现

纪录片系统搜集并展示了一批珍藏于复旦大学档案馆、宋庆龄陵园、上海图书馆、上海市医学会图书馆、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院史馆、上海音像资料馆等机构的珍贵文献与影像资料,包括《中华医学杂志》创刊号、中华医学会创会时期用章和徽章、中山医院筹建文档、以及颜福庆与牛氏兄弟等先贤的生前珍贵物品等。

《筹设上海中山医院缘起》

 

牛惠霖生前用过的手术器械

诸多史料为首次在电视上公开,令观众得以跨越时空,真切感受医界先驱“为人群服务”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的崇高精神。

针灸铜人(1744年铸造)

 

看点2 重要历史现场实地寻访

纪录片的镜头,引领观众穿行于上海的街巷与医院之间实地寻访。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哈佛楼、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三号楼、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东一号楼、岳阳路霖生医院旧址、雷士德医学研究院旧址等,这些上海的医院老建筑,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纪录片以具象的场景,串联起中国现代医学事业从早年筚路蓝缕、缺医少药,到如今逐步实现病有所医、全民健康的壮阔历程。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哈佛楼

 

岳阳路霖生医院旧址

 

看点3 多元叙事还原先驱壮举

影片汇聚复旦大学高晞、李天纲、钱益民等学者,《上海日报》专栏作家乔争月,医史专家王丽丽、陆明,以及以戏剧传播医学史的学者导演王启元与汪鼎鼎医生等嘉宾。融合学术解读和艺术表达,影片多维度解读“医者仁心”的精神源流。

全片以颜福庆、俞凤宾、牛氏兄弟、沈克非、王吉民等学会领袖的感人故事为脉络,生动再现了先贤们审定医学名词、创办学术期刊、推动医学教育、组织战地救护、抢救医史文物的艰辛历程,清晰勾勒出中华医学会1915年到1949年在上海从萌芽、成长到卓然有成的壮丽篇章。

中华医学会创会会长 颜福庆

 

1916年中华医学会第一次大会

在中华医学会成立110周年的今天,通过纪录片重温先辈们团结一致、无私奉献的初心,既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健康中国”使命的当代呼应。影片中,先驱们的每一个足迹,都与今天中国医学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连;他们对医学的坚守、对生命的敬畏,也通过影像的叙事,构筑起一条贯通历史、现在与未来的精神通道。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