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荧屏到指尖,《乐活上海》如何玩转大小屏?
上海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乐活上海》团队在电视大屏的基础上,大力拓展新媒体小屏传播。今年7月,“乐活上海 GO”视频号和抖音号双平台账号建设正式启动。经过3个月的实践,账号从无到有,逐步走上正轨,为数智化转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双端融合服务用户文娱需求
《乐活上海》作为一档贴近民生、聚焦上海本地生活的资讯服务类节目,自今年开播以来,凭借优质内容,在电视端形成一定的受众基础,月平均热线电话约200通。为积极应对数智化传播趋势,新媒体账号建设紧随其后,立足“优存量、做增量”,积极探索内容“产品化”路径。
节目全面开展前期调研,力求把握短视频平台用户观看习惯与内容偏好,明确“电视端做深度广度、新媒体端做轻量化”的思路,将电视端30分钟的节目内容拆解为“上海去哪儿玩”“乐活去探班”“乐活省钱经”“沪语呱呱叫”等细分主题,制作成1-3分钟的短视频,在视频号和抖音号上发布。通过将内容“产品化”“垂直化”运营,更好传播上海文旅特色,全方位服务上海市民的生活娱乐需求。

产品化转型初见成效
截至10月底,“乐活上海 GO”双平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新媒体号共发布85个原创作品,累计粉丝超过6500人,总播放量超100万。其中视频号总播放量约70万;抖音号总播放量35万。“译制片《成长的烦恼》配音演员受邀分享配音幕后”等内容播放量破万,“探班上海沪剧院”视频播放量更是突破10万,实现电视端与新媒体端的内容联动,初步达成拓展节目传播渠道的目标。

在以“《乐活上海》演播室大揭密”为主题的新媒体直播中,主播赵琦鑫邀请主持人万蒂妮作为神秘嘉宾亮相,增加视频的可看性并实时回应观众提问。这场1小时的直播总共吸引超1.2万人观看,新增粉丝数近500人。
不断探索以用户为牵引的产品服务
未来,《乐活上海》将继续坚持从“节目思维”向“产品思维”的转变,一方面深化内容产品化运营,充分运用数据分析工具捕捉用户需求,优化产品内容与形态,推出更多贴合受众的短视频产品。另一方面,重点探索“短视频产品+直播产品+社群服务”的联动模式,将上海本土文旅、民生资源与产品深度融合,强化产品服务属性与商业价值,同时始终坚守“正能量、大流量”,严控产品质量。

从电视端内容输出到新媒体产品的精心打造,都市频道《乐活上海》团队始终坚守“服务上海市民、传递实用信息”的初心,后续将进一步务实推进数智化融合与产品化转型,为媒体融合高质量发展贡献基层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