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新 动 态

视听潮:“朤月东方”如何让城市火遍全网?

10月6日晚,《朤月东方·滴水映月夜》走进上海临港。作为东方卫视首台4K超高清晚会,本次晚会用极致的镜头美学和现代化、年轻语态演绎中秋传统节日,广受多方赞誉。“视听潮”撰文,称赞晚会将海派文化的精致典雅与上海的城市品格深度融合,让观众在水月舞台间感受视听盛宴。

一滴水化成一片湖,一片湖映照一轮月,一轮月温暖一座城。滴水映月,是独属于东方的浪漫叙事,在象征着团圆的中秋佳节更具感召力。

它是东方美学的现代续写,《朤月东方·滴水映月夜》坚持打破线下传统综艺晚会模式,以上海城市为艺术舞台。滴水湖、上海天文馆、荣耀之环、莫比乌斯公园等呈现了形态各异的“圆”,与中秋圆月形成了天地共圆的巧妙呼应。

它是文艺赋能的都市新篇,《朤月东方·滴水映月夜》以文艺之笔勾勒城市文化肌理,让知名地标化身流动舞台,让艺术以更自由、更亲民的姿态融入城市场景,进而点亮精神原乡,完成从文艺展演表达到城市形象传播的内容转向。

它也是主流媒体的再次出发,继“梦幻夜”“露营夜”“奇遇之夜”“中秋奇妙夜”之后,《朤月东方·滴水映月夜》已经是东方卫视第五年为观众打造的大型中秋主题晚会,东方卫视秋晚始终挖掘城市风貌、展现魔都魅力、保持与观众情感链接,书写不止于临港的新篇章。

多维叙事 东方浪漫下的城市书写

作为中国传统四大佳节之一,中秋节承载着国人对于家庭团聚、国家团圆的美好夙愿。依托传统节日诞生的文艺晚会,自然是凝聚民族精神的电视媒介仪式,成为唤醒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这一次,《朤月东方·滴水映月夜》通过多维叙事,进一步开掘了“千里共婵娟”的时代新意。

这是“天涯共此时”的意义延展。《朤月东方·滴水映月夜》以月为主题,讲述造梦之城临港的故事,其滴水之月、浪漫之月、动能之月等“九月九圆九章”,用九大篇幅匠心凝练成九轮圆月。当月映滴水、圆融万象,观众既能感受万千乡思的情感召唤,也能触摸造梦之城临港的活力心跳。

九章九月,正是对中秋文化内涵的进一步重构,用多维叙事让情感共振更有指向——

“此心安处是吾乡。”月是故乡明的团圆期盼,始终是中秋绵亘古今的情感符号。《朤月东方·滴水映月夜》“思乡之月”篇章里,一首乡音诵歌《推开故乡的门》把奋斗热望和思乡情怀熔于一炉,让新上海人在最美地铁站相遇。当一群奋斗在临港的新上海人用各自方言唱出月圆诗篇,对故乡无可替代的家园记忆涌上心头,“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立足圆月的视觉创造,是中秋晚会从“月亮节”出发,打造水月辉映的审美自觉。《朤月东方·滴水映月夜》打造属于国人的超级月亮,它以临港滴水湖为背景,借助AIGC和XR等方式幻化出2025超级月亮,拓展出属于中秋的浪漫想象空间,也构成朤月东方的核心视觉元素。其“滴水半月”篇章,人机协同的器乐秀《仙乐来临》视滴水湖为纸,以科技与艺术为笔,勾勒出“人机共创”的超级圆月,带来既传统又现代的视听享受。

既是奋斗之城,也是浪漫之都,解码上海临港的炽热脉动,也为中秋节增加了“有圆的地方遇见有缘人”的节日新意。“浪漫之月”篇章中,AIGC音乐剧《圆缘之城》讲述“临港爱情故事”,这是属于临港的高甜时刻,当神奇的浪漫魔法遇上人工智能算法,属于新一代年轻人的爱情故事就此展开。在引人入胜的歌舞表演中,在次第演绎的音乐伴奏里,观众感受到“城市为告白起舞,把心动封存在星夜”的终极浪漫。

不仅如此,“共生之月”篇章讲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信仰,“青葱之月”铺展教育无忧的青春图鉴,“唯美之月”勾勒“冰舞映月湖心画”的美学共鸣……《朤月东方·滴水映月夜》用东方浪漫诉说多维情感共鸣,极大拓展了传统中秋节的唯美意境,实现中秋佳节在上海临港的“在地”书写。

实景创造 以视听符号传递城市形象

自2021年问世以来,东方卫视“朤月东方”这一秋晚IP就以城市为舞台,“把上海作为舞台进行节目创作和文艺创制,是‘朤月东方’内容创作的最核心主题。”时间来到2025,《朤月东方·滴水映月夜》走进上海临港,它也需要在“以文塑娱、以娱彰城”中表达出新意。

何以上海临港?东海潮涌,滴水成湖;六载春秋,滩涂化宏图。从上海东南一隅的沿海滩涂到活力十足的改革开放新高地,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在今年迎来揭牌成立六周年。对这座“年轻的城、年轻人的城”来说,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是“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支柱产业。

“一个城市的综合形象,由外在表现的物质载体和内在蕴含的城市文化共同表现。”《朤月东方·滴水映月夜》从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的地标性建筑出发,让建筑成为临港意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莫比乌斯公园到滴水湖学校,从中银西岛到朵云书院,《朤月东方·滴水映月夜》把上海临港地标一网打尽,并进行主题分类。如果说莫比乌斯公园、星空之镜公园是自然闲趣的代名词,那么华师大软件学院、滴水湖学校则是教育无忧的代表;如果荣耀之环是环湖科创的象征,那么朵云书院则是人文智慧的地标。

对城市精神的深入挖掘,则塑造出最闪亮夺目的名片,成为对外建立情感链接的最佳纽带。《朤月东方·滴水映月夜》探索上海临港之创新创造气质,把特色产业与城市舞台熔于一炉,演绎创新之城的永恒追寻。

如跨空间人机歌舞秀《朤月狂想曲》用动感街舞对话硬核科技,当洋山港塔吊矩阵组成绚烂舞台背景,魔都少年团与唱跳艺人空降上汽临港智能工厂,与机械臂演绎人机共舞,先进制造业的精准律动扣人心弦;人机穿越微短剧《重生之我被机器人拿捏了》则是对AI宇宙的艺术书写,它探讨人工智能在道德和情感之间的碰撞,也折射出临港智能产业的蓬勃发展。

科技驱动未来的背景下,《朤月东方·滴水映月夜》还大量使用AIGC等先进技术,让浪漫化的科技赋能手段,为观众营造基于临港地标的梦幻空间,使实景演绎变为实景创造,传递临港先进制造业之美。

据介绍,临港各具建筑美感的地标本就具备AIGC创作的天然可能,在音乐剧《圆缘之城》里,临港地标在AIGC的魔法加持下幻化为一个个浪漫符号——滴水湖广场变幻成浪漫项链、荣耀之环成为荆棘戒指、星空之镜公园变成浪漫星盘、天文馆则化身盛开玫瑰……奇幻空间的搭建,大大拓展了秋晚的视听觉呈现,共同构建出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符号系统。

文艺赋能 拓宽城市宣传的晚会赛道

连续四年的东方卫视“朤月东方”中秋晚会始终以城市为舞台,不断升级打造魔都魅力,挖掘城市生活风貌,保持与观众的情感勾连。在团圆、和谐、温暖的价值取向之上,“朤月东方”中秋晚会通过持续不断地创新,开辟城市宣传的晚会新赛道。

第一是技艺融合再上新台阶。自去年以来,上海广播电视台新一轮改革行动方案以“ALL in AI”为主攻方向,用AI技术重构媒体技术底座,并大力推进“智能化、超清化、移动化”发展。名列三大“东方盛典”的《朤月东方·滴水映月夜》,就在“思想+艺术+科技”的全新模式下诞生,强大的技术支撑让节目制作水平有了相当保证。

“《朤月东方·滴水映月夜》是以电影级TVC拍摄,通过形成独特的精致小节目来进行整体设计的。”正如前文所说,九个篇章、九个节目、九轮圆月的节目结构,从城市气质、优势产业、教育保障、生态文明的多个维度,营造出临港九个形态各异的“超级月亮”,塑造出其创新策源、创新奔涌、创造赋能的精神图腾,辉映着临港国家战略高地的磅礴气象。

同时,《朤月东方·滴水映月夜》还设计打造出全新的“临港智能体形象”。串联起九个篇章的核心主线,就是智能体α-LIN——这个来自未来的可爱虚拟态人物拥有对应九大不同节目形态的皮肤,视觉形象既有区分又和谐统一。这种基于AIGC的轻质技术手段,满足了节目对奇思妙想的内容需求。

第二是对城市精神的精准把握。“创新之城、创业之城、年轻之城”,是《朤月东方·滴水映月夜》对临港的气质定位,它要梳理临港的每一道城市肌理,用多样态的艺术表达来体现临港的“年轻态、创造力、科技感”。

可以说,《朤月东方·滴水映月夜》对临港气质的挖掘具有相当颗粒度。从高端智造引领时代的未来美学到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共生关系,都能找到现实注脚。梦幻水舞秀《鱼·悦》就化用了2003年发生在临港的真实故事,一尾幼年蓝鲸搁浅在临港海滩上,被人救起并放归东海,南汇嘴由此有了“司南鱼”的雕塑。从人与海洋生物梦幻联动出发,《鱼·悦》用人鱼水下共舞讲述人与自然情深,为临港的未来气质更添人文关怀。

第三是对城市传播的多元推介。一直以来,东方卫视“朤月东方”中秋晚会就有六维破圈传播的特点,从电视大牌到长视频网站,从社交媒体到短视频矩阵分发,该晚会已连续四年位居秋晚收视前二,四届累计电视收视观众超1亿人。

今年的《朤月东方·滴水映月夜》持续对上海城市形象宣传进行有效探索,大大拓宽城市宣传的晚会赛道。这是东方卫视“朤月东方”中秋晚会一以贯之的核心气质,自符号表现到叙事表达,从呈现方式到传播创新,它始终与上海这座城同频跳动,让城市IP更加耀眼。

素材来源 | 视听潮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