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这版《红旗颂》在莫斯科首度奏响,上海爱乐用旋律架起文化之桥
作为2024-2025中俄文化年期间上海唯一一支赴俄演出的国有文艺院团,9月5日至9日,上海爱乐乐团(以下简称“上海爱乐”)赴俄罗斯开展系列文化交流活动。
作为一支诞生于上海红色沃土的文艺团体,上海爱乐始终将“红色基因”融入艺术血脉。此次演出以反法西斯题材音乐会、红色经典曲目演绎为核心,旨在用交响乐语言唤醒两国人民对共同历史的记忆,为加强人文交流、传承伟大友谊注入精神内涵。
此次活动得到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以及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市社会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等单位的指导和支持。
经典作品 跨越时代
9月6日,在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大厅举办的第五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青年音乐节•上海爱乐乐团专场音乐会,以吕其明管弦乐序曲《红旗颂》(60周年纪念版)拉开帷幕。这是该版本《红旗颂》首次在俄罗斯舞台上公演。
中提琴演奏家张铠麟演绎亚历山大•柴可夫斯基《第二中提琴协奏曲》“平凡音上的练习曲”,展现了俄式音乐的深邃与技巧。压轴曲目为乐团驻团作曲、青年作曲家龚天鹏的《国画交响曲》,以西方交响乐诠释中国传统美学,为国际音乐节注入中西合璧的艺术活力。
9月7日,乐团在克林的柴可夫斯基故居博物馆音乐厅呈现了2024-2025中俄文化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音乐会。
本场音乐会以激昂基调展开。吕其明《红旗颂》(60周年纪念版)再次奏响,与音乐厅历史氛围相得益彰。俄罗斯小提琴家玛丽亚•安德烈耶娃与中提琴演奏家张铠麟联袂演绎布鲁赫《小提琴、中提琴双协奏曲》,呈现中俄音乐家的完美合作。钢琴家易艺演奏的钢琴协奏曲《黄河》,以磅礴气势再现中华民族的抗争历程。
电影《攻克柏林》组曲展现了苏联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牺牲与贡献,当激昂壮阔旋律响起,当地乐迷起立鼓掌欢呼。音乐会以中国歌曲《祖国,慈祥的母亲》和《啊,朋友再见》收尾,用交响乐语汇表达了对和平的珍视。
历史地标 精神共鸣
本次上海爱乐四场演出各有侧重,既展现艺术水准,更传递精神内核,形成“经典共鸣—历史回望—红色传承”完整脉络。
作为传递红色精神的重要载体,乐团在莫斯科五一乡文化宫举办“2024-2025中俄文化年·天涯共此时”室内乐专场,带来《梁祝》《思乡曲》等蕴含中国情怀作品同时,还演绎了肖斯塔科维奇第二圆舞曲等俄式经典。
而在中共六大会址常设展览馆,乐团演奏了吕其明先生亲自改编的钢琴与弦乐六重奏《红旗颂》,悠扬旋律与历史展陈交相辉映。
除了主题演出,乐团还在莫斯科红场周边、阿尔巴特街等地标进行快闪表演,以轻松活泼的形式拉近与当地民众距离。
当《梁祝》《喀秋莎》的旋律在街头响起,俄罗斯民众纷纷驻足拍摄、跟随哼唱,生动诠释了“音乐无国界”的真谛,也让上海“红色文化”以更接地气的方式走进俄罗斯民众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