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新 动 态

【视听潮】以魔都海纳百川之胸襟,《越动青春》绘Z世代青年越剧之版图

由上海广播电视台旗下东方娱乐打造的越剧文化推广竞演节目《越动青春》5月4日12:45首播登陆东方卫视,都市频道同日20:30播出,东方影视频道、七彩戏剧专区也同步上线。“视听潮(原广电独家)”撰文,称赞该节目“以魔都海纳百川之胸襟,绘Z世代青年越剧之版图”。

 

文|林沛

 

以“青春表达、破圈传播”为核心,《越动青春》聚焦青年越剧演员的成长与蜕变历程,用越剧艺术的当代传承与时代新声,与越剧青春传统无缝对接。

 

 

何以越剧?相比于年逾600的“百戏之祖”昆曲、200多岁的京剧,越剧无疑是戏曲丛林里的“青春派”。自剡溪的田埂间诞生,又到魔都的舞台上璀璨绽放,越剧不过119年而已。

既有江南水乡的灵秀,又有自我革命的超越,越剧始终在前进中描绘戏曲的无限可能。5月4日每周日12:45起,由上海广播电视台旗下东方娱乐打造的越剧文化推广竞演节目《越动青春》登陆东方卫视,再创上海越剧新辉煌。

 

 

《越动青春》是越剧与上海的血脉再现。自浙江嵊县起源,越剧在上海完成了蔚为大观的艺术世界搭建,实现从民间小曲到现代城市艺术的华丽转身。在这里,胸襟宽广的海派文化将再一次与越剧热烈拥抱,国际文化大都市上海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再获海派实践。

《越动青春》是对越剧新势力的广泛选拔。节目奔赴上海、浙江、江苏、福建等地越剧院(团)精心海选,共入围百余位越剧新生,32位未来之星逐梦上海,以青春底色描绘当代色彩,以青春风暴注入新鲜血液,节目正是当代越剧活力喷涌、精彩无限的真实写照。

《越动青春》还是越剧守正创新的鲜活样本。经典唱段的年轻化改编、剧场LIVE直播的先锋尝试、新潮与传统唱腔的大胆衔接,都是节目以综艺之姿,去激活越剧锐意进取的基因,去淬炼越剧与时俱进的品格,让青春越剧成为一代人的“精神刚需”。

 

 

▍青春越剧刮起“年轻化”风暴

 

越剧百年,青春是一以贯之的主线。早在上世纪40年代,年仅20出头的袁雪芬、尹桂芳等所组建的上海女子越剧“天团”就掀起一场“青春革命”。在那个越剧加速成型的黄金时代,平均年仅20岁出头的女子越剧天团广泛吸收昆曲、话剧等剧种优势,又借鉴电影电视表达技巧,在戏码头上海站稳脚跟,揭开了越剧变革的序幕。

几十年后,上海再次响起唯美典雅的江南唱腔,“第二国剧”越剧掀起青春风暴。以“青春表达、破圈传播”为核心,《越动青春》聚焦青年越剧演员的成长与蜕变历程,用越剧艺术的当代传承与时代新声,与越剧青春传统无缝对接。

风华正茂,是《越动青春》32位未来之星的显著特征。32位未来之星平均年龄约为30岁,最小则仅仅19岁,其中不乏白玉兰戏剧表演奖新人奖得主、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戏曲小梅花奖得主。正是这些正值青春的朝气面孔,演绎出越剧的无限可能。

 

首期节目,19岁的卢笑恬和20岁的佘颖就以成熟的唱演手法,让越剧表演艺术家赵志刚、方亚芬、吴凤花眼前一亮。工于戚派、袁派花旦的卢笑恬,是《越动青春》参演选手中年龄最小者之一,迄今已有10年戏龄。一袭白裙上台,甜妹打扮的卢笑恬却要演绎经典越剧《血手印·你不问情由破口骂》一折戏,卢笑恬纯熟运用气声与颤音,以戚派唱腔的哀婉动人征服观众,角色与形象的巨大反差感,也让导师赞赏“身上一招一式,都是老师的雕琢”。

因父母热爱越剧而走上戏曲道路,佘颖也在《越动青春》的舞台上贡献综艺首秀。主攻袁派花旦,佘颖表演袁雪芬经典唱段《双烈记·夸夫》。据介绍,《双烈记》脍炙人口,但因融合多种剧种唱法难度不小,尤其是《夸夫》这一唱段,主角梁红玉人到中年,其神态气韵更难拿捏。让导师们惊喜的是,佘颖以情带声,对中年梁红玉的演绎丝丝入扣;又缀以击鼓表演,充分展示袁派花旦的英气与豪迈。

 

 

风格多变则是《越动青春》对越剧不同行当的全方位巡礼。青春就应不设边界,《越动青春》为充分展现越剧唱腔之美、传承之美、气韵之美,不止局限于小生、花旦等传统角色,也把老生、老旦、文武小生等不同行当纳入专业视野。如已有18年戏龄的冯军,主攻尹派文武小生,已在国内多个戏曲奖项中获奖;来自绍兴小百花越剧团的钱世颖,将在舞台上演绎老旦;来自上海越剧院的潘锡丹,则将把张派老生的醇厚浓郁带至观众面前。

 

▍双创越剧做传统戏曲“破壁人”

 

守正创新始终是越剧的灵魂。自发轫至今,越剧在内容题材、创作模式、表演方式等方面紧扣时代脉搏,始终与社会同频共振。从绍兴文戏到女子越剧,从“三花一娟”到“越剧十姐妹”,越剧正是在创新中完成了新古典主义美学风格的构建。

聚焦“破茧成蝶、焕新传统”,32位未来之星在《越动青春》的演绎就是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与嫁接——经由设置“致敬经典”“创新融合”等关键词命题,参赛学员们在比赛过程既要严格遵循越剧的经典表演规范,也要勇于突破传统的束缚,大胆创新表演形式和内容。

在戏曲表演中加入古琴元素,让自弹自唱成为控制表演节奏的“节拍器”,就是徐派小生王婉娜的创举。首期节目中,王婉娜带来《西厢记》选段《惊艳·凤求凰》,就在传统经典唱段中加入了自己的独特理解。“古人弹古琴,讲究‘随心而动’,那么我在‘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加入合理想象,在‘凤飞翱翔兮’填入泛音,在‘不得于飞兮’用停顿来表达情绪。”王婉娜表示,“以近古人神态,表演有琴曲的《西厢记》,让演员除了形似,更加神似。”

让游戏与戏曲产生精彩对话,则是吕派花旦陈欣雨的创举。根据赛制,32位未来之星要以1对1的“捉对厮杀”方式来完成巅峰比拼,其竞争压力可见一斑。即便如此,陈欣雨在曲目选择时大胆选择了游戏《原神》的剧情PV《神女劈观》片段。在这段虚拟角色云堇所创作演绎的梨园戏里,陈欣雨不仅以越剧通俗唱法对原版京剧进行改编,还添加入独特的剑舞表演,以实现融合创新、破圈传播。正如节目所说:“唱段是游戏与中国戏曲文化的融合,要让年轻观众感受到越剧的美。”

登台献艺的毕派小生郑蒙蒙,更要做越剧的“破壁人”。作为一名越剧自媒体博主,郑蒙蒙已经在社媒平台上拥有50多万粉丝,来到《越动青春》,她要让观众更加认识到毕派的特征——唱腔硬朗豪放、流畅自如,粗犷的男性特征十分突出;同时行腔棱角分明,音调又极富弹性。

据介绍,在接下来的节目中,青年选手们还将多种元素融入传统越剧。如楼沁当过咖啡店老板、舞蹈老师,将自编街舞融入《九斤姑娘》;赵心瑜改编《红楼梦》经典《题帕三绝》,自创古琴与书法表演;杨韵儿在《甄嬛·华妃深宫沉怨》跳起了婉约缠绵的长绸舞,令人目不转睛。

可以说,《越动青春》无论是剧目的创新编排,还是音乐的创新念唱、表演形式的创新展示,都遵循着时代特色、中国特点、本土特征。其更适合普罗大众、更为群众喜闻乐见、更满足新时代观众多元需求的双创路径,为越剧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路。

 

▍海派越剧在城市浸润中“化蝶”

 

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被誉为流传最广地方剧种的越剧,本与上海始终有不解之缘。业界普遍认为,无论是“四工腔”时期的“三花一娟”,还是十姐妹时期,都是在上海这个现代化都市环境中孕育而出,并长葆美妙之青春。

百年越剧魂,上海承其命。由此,《越动青春》要在海派文化中寻根,要在上海场景里访古,要在越剧流传百年的经典中寻找现代城市的艺术品格与灵魂,并发掘出思想文化战线的新旗帜、释放文化创新创造的蓬勃动力,并助推上海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

普及越剧文化,就是在讲述海派文化之基因。在比赛中,每出现新流派、新行当《越动青春》都予以耐心科普,这些表演风格不一、美学价值高度统一的艺术取向,充分体现出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海派文化特征。

如前文所提及毕派小生郑蒙蒙,其毕派本是吸收了尹派与范派的特点,在其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流派,在唱腔中融入了对生活的感悟,创新性较强;王婉娜的徐派唱腔,则声腔高亢激昂、音调大起大落,有戏路宽广、角色百变之利,既可以演绎贾宝玉之可爱,还能演绎北地王之刚烈、张生之潇洒、玄凌之风流⋯⋯这些百花齐放的流派风格,正与繁复多样、海纳百川的海派美学一脉相承。

追溯越剧根脉,也是在叙述上海与越剧的不解之缘。正是1917年,载着乡音的嵊县乌篷船,撞开了上海滩的繁花似锦,让大世界的舞台上开始了笃板的第一声敲响。让才子佳人的痴缠、家国山河的壮阔、人间烟火的悲欢,绵延百年而历久弥新。

《越动青春》回顾了曾经滋养越剧的兴盛之处,有中国大戏院、上海大剧院、上海大世界、兰心大戏院、百乐门影剧院,正是这座城的包容开放,让偏居于江南一隅的绍兴文戏终成为第二国剧,让一派唱腔竟成梨园传奇。

通过塑造申城舞台新IP,《越动青春》还试图构建新时代语境下的越剧图景。据介绍,每期节目中,观众都将看到争分夺秒的生旦组队竞演。从48小时极限策划到变化莫测的剧场LIVE直播,全程还原越剧舞台的高要求、高标准。

 

 

而当镜头深入幕后,《越动青春》考验演员基本功厚度、技巧强度、演唱精度,在点滴之间渗透品德、机智与视野。积分排位、末位淘汰,令每一集《越动青春》环环相扣,悬念丛生,共绘出新时代越剧版图。

越剧正青春。上海广播电视台《越动青春》想告诉观众——只要深入了解,百年越剧依旧有穿越时光的新奇体验,依旧有唤醒文化血脉的情感共鸣,也依旧有可触可感的价值认同。正是在清丽婉转的唱腔里,人们会惊喜于越剧的源远流长,也沉醉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

 

素材来源 | 视听潮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