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需求驱动,真场景落地——媒体智能化转型的上海实践与战略思考
4月22-25日,第三十一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2025)在北京举办,展会主题为“广电视听更美好——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广集团)副台长、副总裁陈思劼受邀出席4月24日举行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论坛”并发表了题为“媒体智能化转型的上海实践与战略思考”的主旨发言。
陈思劼介绍,当前生成式AI正深刻重塑媒体形态、舆论生态和文化业态,上海作为人工智能高地,正从“魔都”向“模都”加速转型。上海广播电视台作为省级主流媒体,肩负着以智能化转型定义媒体价值新坐标的使命并提出“五真”发展逻辑:真需求驱动、真场景落地、真业务牵引、真氛围营造、真生态繁荣为核心的转型框架。
在技术底座构建上,上海广播电视台成立“生成式人工智能媒体融合创新工作室”,打造“一中台五中心”智慧媒体数字底座,实现内容制作、渠道分发、数据利用的全流程智能化整合。去年两会期间推出的首个AIGC媒体集成式应用工具Scube(智媒魔方),现已集成30余项AI能力,大幅提升新闻生产效率;第一财经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财经“星翼”大模型迭代至3.0版,配套智能体为资本市场分析提供专业赋能。
在应用场景创新方面,上海广播电视台实现五大领域突破:新闻制播领域以智能工具提效,财经服务领域以专业模型赋能,体育赛事领域将AI技术用于国际公共信号制作,文化体验领域推出多模态交互艺术装置《千年之约・入画屏》,公益事业领域发布AIGC公益广告及手语大模型数字人翻译项目,让技术渗透至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等多元场景,展现“技术有温度、创新有深度”的实践导向。
生态构建层面,强调开放协同的重要性。上海广播电视台牵头成立“中国大模型语料数据联盟”,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并向全国输出“上海方案”;支持浦源大模型挑战赛,开辟文化传媒AI赛道,搭建全球开发者合作平台;与阿里、华为等头部企业联动,推动“媒体+科技”跨界融合,将媒体能力转化为赋能行业的公共资源,形成“需求牵引创新、创新反哺产业”的良性生态。
谈及战略思考,上海广播电视台提出媒体行业需完成三重身份升级:成为行业数据的建构者,构建多元数据资源池并建立统一标准;成为技术标准的践行者,联合制定智能媒体规范以避免无序竞争;成为数字文明的传播者,借助AI突破边界,从信息传播者转向社会价值赋能者。同时指出,转型需经历工具替代、流程再造、生态重构三阶段进阶,并以技术渗透率、场景繁荣度、生态贡献值为评价维度,推动行业从单一机构转型迈向全产业链协同。
站在智能化转型的潮头,上海广播电视台将以开放合作的姿态,与业界同仁共同引领未来发展方向。通过建立技术创新共同体,开展联合攻关,突破行业共性技术难题;协同制定标准规范体系,形成行业发展共识;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推动成果普惠应用。唯有凝聚全行业力量,秉持开放共赢的理念,才能在数字浪潮中锚定航向,共同擘画智能媒体行业的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