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非遗”剪纸走秀豫园,上海广播新春文化短视频激活都市时尚力
让“非遗”剪纸从窗户和墙壁上“走下来”,融入都市时尚生活,展现江南文化新韵是种什么体验?蛇年新春,上海广播多档新春文化短视频,以时尚力、科技力、青春力,传播“非遗”之美,释放精致创制力,让文化传播不仅是视频展示,更是一场走入生活的“秀”,以全新形式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
“非遗”变变变,剪纸“穿上”时尚力
2025年蛇年春节,是“春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春节。作为非遗垂类头部大V,上海广播“非遗来了”抖音号邀请上海剪纸传承人石勤玲、模特旖旎,推出一组都市时尚创意主题秀视频。
视频精心呈现了传承人参与设计的三款海派剪纸元素服饰:“剪剪春风”长披风,融合喜鹊、梅花、祥云、中国结等传统纹样,披风的华丽线条与剪纸的通透质感相得益彰;“吉祥圆满”云肩长裙套装,展现浓郁东方古典美;“喜上梅梢”头饰,呈现别具一格东方美学。三款造型保留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又散发出现代时尚的张力。
模特旖旎穿上三款海派剪纸服饰,走上上海街头,踏入豫园灯会的璀璨夜色中。这场特别的“走秀”不仅吸引了无数路人的目光,也引发了线上线下的热烈反响。
主题秀视频发布后,抖音播放量超过150万,点赞量超6万。网友们对传统文化的赞叹与喜爱在评论区刷屏——“这种融合太惊艳了!传统文化一点也不老旧,反而很酷!”“原来剪纸还能这么时尚!”“非遗真的太美了,希望有更多人看到”。
同时,主题秀视频也通过“非遗来了”海外传播矩阵,在TikTok、YouTube等社交平台发布,让海派剪纸艺术不再局限于节日装饰和民俗展示,更走上T台,走向更广阔舞台。
“非遗”迎“非遗”,AIGC“穿越”长三角
常州“非遗”剪纸蛇、宁波“非遗”面塑萌蛇、安徽肥东洋蛇灯、无锡惠山泥人……上海广播长三角之声“以AI共赏传统节日之美”专栏,推出《“非遗”迎“非遗”》系列短视频,集齐6款长三角与“蛇”相关的非遗作品,借助AIGC技术使其“动起来”,“召唤”非遗新春。
6期精制短视频由长三角之声AIGC创新应用工作室制作,播阅量超91万,被“上海发布”微博及视频号、“青春上海”微博等多家官方账号转发,积极传递“非遗迎新春,欢喜过好年”的理念。
同时,春节期间,基于阿基米德全国入驻电台资源和长三角融媒创新协作平台的优势,长三角之声、上海新闻广播、阿基米德共同邀请近30家长三角兄弟电台,推出《非遗里的年味儿》特别节目,分享非遗魅力、体验年俗乐趣;长三角之声《穿越千年的新春祝福》系列海报,从古诗词精选祝福,以AIGC生成七彩“送福”蛇画面,通过社交平台、微信红包封面等多种方式裂变传播,传递美好寓意。
“非遗”中国年,青春“穿行”传承梦
从松江的“舞草龙”到绽放于毫厘之间的蛋雕,再到上海的“历史活化石”——沪谚……春节期间,上海广播还在阿基米德、话匣子微信、上海新闻广播《990早新闻》等多平台推出《红火中国年》融媒短视频报道,以多个非遗代表性传承项目解锁上海独到“年味”,更聚焦传承创新,以青春力传递梦想之美。
独幅旗袍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冯婧,梦想用中华工艺在一件作品中集大成;学城市遗产保护的李文墨,希望小校场年画艺术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海派剪纸“90后”传承人李诗忆,希望成为年轻人与传统文化、中华艺术与国际交流的“翻译者”;上海灯彩非遗代表性传承人、“80后”龚智瑜,希望用文创赋能,让更多年轻人了解上海非遗……系列报道播阅量突破51万。
当“非遗”遇见时尚,传统文化变成可被创造性转化的文化财富。上海广播以新春文化产品内容创新,把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融合,用新锐表达,让“非遗”面向大众,更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