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新 动 态

好记者讲好故事,上海宣讲会走进SMG

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砥砺登攀 奔涌潮头——上海市‘好记者讲好故事’宣讲活动” 第二场,今天(12月12日)下午在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广集团)举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台(集团)党委书记、台长、总编辑方世忠,党委副书记、副台长、总裁宋炯明,台(集团)领导尹欣、李蓉、吴茜出席活动。台(集团)近百位采编播一线人员参加会议。

 

 

今年是上海广播电视台以系统性变革推动新型主流全媒体集团高质量发展的改革启动年。2025年,上海广播电视台(集团)将坚持“新闻立台、文化兴台、融合强台”的核心战略,围绕“好内容才有真未来”这一主题,大力推进内容质量全面提升。宣讲会现场,台(集团)特聘请宣讲团部分成员成为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传媒学院的特聘讲师。

 

 

方世忠为宣讲团代表共11人颁发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传媒学院特聘讲师聘书。他们是:解放日报上观新闻王潇,文汇报社顾一琼,新民晚报社晏秋秋,澎湃新闻王选辉,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沈姝艳、章一叶,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刘雅东、王琼,上海广播电视台真实传媒范士广,上海广播电视台第一财经李雨宸,闵行区融媒体中心徐悦。

 

 

宋炯明为宣讲会致辞,表示此次宣讲团精心选派的7位优秀新闻工作者,有的是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的优秀记者,有的是好记者讲好故事比赛的优胜选手,他们活跃在新闻工作第一线,深耕新闻领域的沃土,都在新闻实践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明年,台(集团)将迎来内容生产的重要提升阶段,好内容才有真未来。今天的宣讲会有贴近工作实际的指导意义,希望通过此次宣讲会,大家进一步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向,深入开展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教育实践,提高做好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宣讲会上,来自上海媒体的7位新闻工作者逐一上台,讲述各自一线采访的鲜活经历,分享交流创作的深切体会,展现新闻记者肩负的责任和担当。他们用自己勇于前行、踔厉奋发的新闻实践探索,回答了如何做一名新时代的好记者,去用心、用情讲好中国故事。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点栏目主编王潇以 《在国道上读懂新中国》为题,讲述了参与“信仰之路Ⅱ•大国之道”大型融媒体报道的深刻感受。她说,包括自己在内的解放日报近百位记者,兵分6路,去往全国16个省区近60个县市,前后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在国道沿线寻访。围绕一个脚印、一面旗帜、一件作战服,王潇娓娓道来三个小故事,讲述着平凡人对绿水青山的坚持、年轻战士用生命守护国家、从国道线变化的风景看中国的变化,感受着一个国家的发展理念之变、治理能力之变。

 

 

做记者,找选题难,而要找到真命题,则更难。上海广播电视台真实传媒范士广工作室负责人范士广以《寻找真命题》为题,通过讲述团队在拍摄老年人纪录片《前浪》时的制作经历,道出记者找选题要找准落点,才能找到真命题的要义所在。他借用《前浪》的两个案例——《不老爱神》和《明天会更好》——前者讲述宜家餐厅老年人相亲的故事,后者跟踪拍摄了95岁老人考驾照的经历,感悟真命题不是一个可以写出来的概念,而是记者在事物探索中方能窥见的身影。《明天会更好》前不久获得第29届亚洲电视大奖“最佳摄影奖”。

 

 

文汇报社会政法部主任、融媒工作室“冲呀花花采访团”负责人顾一琼,以《首个六百万之后》为题,分享如何事先做足功课,手机拍摄后现场剪辑《芬兰总统斯图布抵达上海》这条33秒的短视频,以快且精准、创新的场景化直观叙事,在40分钟内完成采制发布,实现全网点击超600万次好成绩。她表示,要始终有“创”的意识,用“赶”和“敢”去奋力探索融媒时代的创新叙事,大胆试、大胆闯。

 

 

“从云南临沧启航,三年来,上海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的106个县,我已走过80多个。”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王琼以《我的这三年》为题,深情分享深入当地采访帮扶故事的经历。帮助云南病患儿童上海求医、受到独龙族纹面老奶奶热情相拥,这些点点滴滴成为她不断前行动力。“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沉淀多少真情”,她说道,“这一路,我在记录上海对口帮扶改善当地老百姓生活,而那片绝美的风景和当地纯良的百姓也在治愈着我。” 明年,她将继续出发,走完106个县。

 

 

“中国作为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参与者,正通过实际行动展现着对地球未来的负责态度。作为一名中国记者,有责任和义务让更多的中国贡献被世界看见。”澎湃新闻调查新闻部首席记者王选辉,以《记录世界之巅上的中国贡献》为题,分享了自己跟随中国科学院科考队,熬过高反、挺过高烧、登上海拔6500米的珠峰绒布冰川,前后方联动全力融媒报道极限环境下的艰难科考故事。这个标题为《在世界最高峰寻找气候密码》的融合报道,最终获得了第33届上海新闻奖一等奖和第34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上海市闵行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徐悦以《一个“家”的幸福》为题,讲述她如何在闵行区“新时代建设者管理者之家”,投入长达7个小时深入采访2023年11月总书记考察这个点时受到总书记接见的三位新时代建设者、管理者。短视频中,他们朴实的言语、不懈奋斗的故事打动了网友,这条由她采制、区级媒体发布的《【温暖的牵挂】以人民为中心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在央视《新闻联播》上播发,她的内心充满了成就感和自豪感。

 

 

新民晚报高级记者、晏秋秋工作室负责人晏秋秋以《天天接待老百姓》为题,分享互联网时代如何与百姓心连心。他从今年3月起,每晚在“晏秋秋”视频号上“百姓直播”,用老百姓的话解读民生政策,解答民生疑惑,做好政府和老百姓之间沟通的桥梁。最近直播刚满300天,而每晚预约人数达3.7万人,评论数超1万,总点赞数更是多达35.6亿次。“坚持抱紧老百姓的大腿,坚持天天接待老百姓,那么记者的意义,就是万古长青!”晏秋秋说。

“砥砺登攀 奔涌潮头——上海市‘好记者讲好故事’宣讲活动”从全市媒体选出优秀新闻工作者组成宣讲团,在全市范围开展宣讲活动,以激励全市广大新闻工作者强化政治担当,坚持守正创新,切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贡献力量。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