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新 动 态

上海新闻广播“敬老月”特别策划:聚焦老年友好型社会,我们“老有腔调”

十月是全国“敬老月”,上海作为国内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城市,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越来越受重视。日前,上海新闻广播以老年人视角关注老年生活,推出“乐享乐龄 老有腔调”为主题的特别策划,八档专题节目从各自领域出发,聚焦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有声量亦有深度,承担起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

 

 

“老年友好”堵点难点亟待破题 

 

重阳节前夕,《990早新闻》推出《老年友好,哪些地方还差一点?》系列报道。节目通过查找上海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堵点、难点,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针对年龄“硬门槛”拦住老年人旅游消费的现状,《“银发族”追逐旅行梦,如何多些从容、少些障碍?》报道对当下旅游市场既在争抢“银发商机”,又设置年龄“硬门槛”的矛盾展开剖析,并配发评论《银发族也该有远方》,指出旅行的意义并不因年龄而改变,老年人的需求和银发经济的商机摆在那里,只有加强保障,降低门槛,才能让老人玩得尽兴潇洒。

《听,“银发族”视角下的那些不友好》报道,则关注老年人日常出行中面对的各种不友好。比如为老年人服务的社区食堂开在二楼,步行要登上二十几级台阶,坐电梯又要绕行好几分钟;又如老年人出门买菜,菜场距离远;坐公交车,车站距离偏远;打车,打车软件不会用……上海在这些方面虽然都有适老化举措,但从老年人视角看还做得不够。报道呼吁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需要以老年人的视角关注和解决他们的“心头事”,否则我们眼中的“鸡毛蒜皮”就会成为老年人的“不可承受之重”。

《老年人购买直播带货、视频剪辑课程!热情高涨的背后,投诉量也在上涨》的报道,则聚焦老年人网络消费遭遇的“数字鸿沟”。老年人在网络消费时由于缺乏足够的警惕性和对账户管理的敏感度,容易跌入消费陷阱。报道呼吁除了要在事后追责追偿上加大售假诈骗的打击惩处外,网络平台也要推出老年人使用的“适老模式”“无忧模式”,以给银发族网络消费穿上“金钟罩铁布衫”。

 

“老有腔调”精彩生活带来启示

 

上海很多活力老人堪称“老有腔调”。重阳直播中,《直通990》《阿拉HUI生活》节目请来各个方面的老年达人现身说法,令人赞叹不已。青浦林家村的许凤英奶奶,字都不太会写,70岁开始学画,8年里画了300多幅油画,准备去北京办画展。退休教师陈光75岁考出无人机航拍国家级资质,记录下祖国山河、全球美景,甚至还造访过南极和北极。

 

 

这些鲜活的人物故事给人带来不少启发,而这些达人背后,也是上海这座人民城市为老年群体提供的氛围和支撑。学绘画、当模特、学摄影、练声乐,上海老龄大学、社区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供的硬件基础和专业化力量,让一群老年人因兴趣而相聚,因热爱而坚持。

 

“积极备老”人与城市双向奔赴

 

上海的老龄化程度还未到顶点。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市民与社会》节目就此展开讨论。从个人而言,经济上、心理上甚至技能上都可以提前做一些准备,退休之后生活节奏变化,才不会猝不及防,也有利于活出精彩,探索人生的更多可能性。嘉宾特别提到,怎么样处理好和小辈的关系非常重要,要掌握平衡避免“越界”。

 

 

对于城市而言,迈向老年友好,补短板的同时也要有预见性、前瞻性。市民政局副局长沈敏参与《直通990》访谈时,对于系列报道揭示的问题给出了积极回应,并且介绍了正在开展的适老化改造产品和服务“焕新”活动,强调要以“适老化”的宣介方式推动政策措施落地,实现“人与城的双向奔赴”。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