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多一线优秀年轻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更好平台!上海广播电视台颁出第一个首发原创精品奖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之际,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推出的主题融媒报道《电波不逝 信念永存》在全国60多个主要媒体的客户端播发,收获全网超过2700万次的阅读量和过亿的曝光量,产生“刷屏效应”,成为“爆款精品”,实现了正能量有大流量、主旋律有高频率,获得上级部门表扬和新闻界业内人士的称赞。
7月9日,上海广播电视台举行首发原创精品分享会。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广集团)党委书记、台长、总编辑方世忠在会上讲话,并向《电波不逝 信念永存》报道主创团队颁发了第一个“上海广播电视台首发原创精品奖”。
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广集团)党委副书记、副台长、总裁宋炯明传达了市领导批示要求。会议由台集团副台长、副总裁吴茜主持。
方世忠在讲话中表示,全台上下要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书记陈吉宁5月28日在上海广播电视台专题调研时的指示精神和市委宣传部部长赵嘉鸣近日批示要求,强化受众意识和创新思维,不断提升新闻报道的思想性和专业性,不断提升优质报道的影响力和覆盖面,推出更多像《电波不逝 信念永存》这样正能量强劲的现象级融媒体产品,讲好有内涵、有温度、有共鸣的红色故事,让时代精神和现代表达赋予红色文化传承弘扬新的生机与活力。
上海广播电视台今天首次召开首发原创精品分享会,颁发的这个奖项其实有三个含义:一是首发,二是原创,三是精品,目的就是为了搭建一个内容精品展示交流的平台和首发原创表彰激励的机制,对新闻报道的优品和精品拿出实打实的措施予以表彰激励,为优秀年轻人才和新闻骨干团队提供更大平台、创造更好条件,真正让每位卓越人才都能在上海广播电视台脱颖而出、绽放光彩!全台上下要树立追求卓越的鲜明导向,落实“新闻立台、文化兴台、融合强台”的核心战略和“台网并重、智能引领、移动优先、首发原创”的工作要求,更好激励全台广大一线记者、主播、编辑和摄像,鼓舞起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聚焦新闻主业,充分发挥上海广播电视台“大都市的新闻视角、融媒化的新闻表达、双循环的新闻链接、全天候的新闻制播”的新闻特色,更加突出百姓视角、共情呈现、人性张力、文明底色,不断彰显新闻的态度、锐度和温度,打造更多新闻报道的优品和精品,努力提升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上海广播电视台加快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技术创新力和产业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全媒体集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上首先播放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主题融媒报道《电波不逝 信念永存》。
获奖团队代表沈姝艳分享了创作体会。她说,《电波不逝 信念永存》这篇新媒体报道能有这么广泛的传播,也得到了同行的转发、网友的留言和领导的肯定,给了我们非常大的动力,这是对我们年轻的新闻工作者、对时政团队的关怀和鼓励,我们深感温暖和幸运。
她表示,上海是党的诞生地,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之前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红色革命遗址的报道。今年七一做什么?怎么能有创新的表达?怎么把时政新媒体做得更入耳入心?我们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她分享了这篇新媒体报道的创作过程。恰逢上海国际电影节刚闭幕之际,上海广播电视台出品的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作为开幕影片受到观众热捧。时政新媒体团队在进行了多次选题策划和反复讨论后,决定以两位“老主演”“新角色”的视角切入,以探班剧组的方式专访舞剧演员王佳俊和朱洁静,以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探寻《电波》背后的红色故事。在拍摄过程中,沈姝艳和两位摄像屠佳运、马沛磊,周末多次踩点、辗转拍摄。屠佳运借鉴了电影手法,画面有设计、富有质感。整段采访以聊天的形式进行,技术中心的马沛磊帮忙全程录制,虽然呈现出来的是5分钟的短视频,但仅采访的素材时长就超过一小时,后期再选取采访对象最生动、最接地气、最触动人心的表达。此外,沈姝艳还提前搜寻整理编辑了大量的资料画面,并用了两个通宵打磨后期,通过资料画面的穿插,让时空有了交错,努力让报道有情感和温度,并具可看性。
沈姝艳说,这次能获得上海广播电视台首发原创精品奖,是领导和同事们对整个时政团队努力的一种肯定。我们要努力抢时效,努力挖掘报道思路、加强原创策划,努力打磨我们的作品,使之成为精品力作,从而获得更广泛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市领导对首发原创精品的批示表扬和台集团对首发原创精品的激励举措,在当天参会的100多位上海广播电视台一线新闻工作者代表特别是年轻人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备受鼓舞、倍感振奋。
上视编播部的朱一祎表示,分享会犹如强心剂,鼓励自己在前行的道路上始终用“卓尔独特,越而胜己”的信念勇攀高峰。新闻采访部的李鹏坦言,见证这一颁奖切身感受到上海广播电视台媒体人对打造“首发原创”精品渴望的力量,一种上海广播电视台对强化受众意识和创新传播思维的理念全新认识的力量。卫视编播部的张颖表示,会将分享会上的所学、所得带到接下来工作中,努力打造更多有价值有影响力的新闻作品。国内部的张艳表示,要始终秉持在“赶考”路上的奋斗精神,不断自我提升、追求卓越,打造更多有价值、有影响力的融媒作品。深度报道部的李晓建表示,这是一次鼓舞人心的分享会,也是一堂别开生面的业务学习课,作为一名年轻的一线记者、编导,将争取做出更多有锐度、有态度、有温度的“首发原创”作品。
台集团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融媒体中心记者编辑摄像团队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