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新 动 态

国风+悬疑!解开《清明上河图密码》,这部新戏不可不看

 

一缕坠胡声肃杀悠扬,千年古画暗藏诡船谜案,随着张择端拾起台口的梅船,时间倒回北宋宣和三年,传世之作被遮掩的真相也即将现世……

根据冶文彪同名系列小说改编,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倾力打造,国风悬疑舞台剧《清明上河图密码》于6月8日至23日上演。作品选取原著中“梅船案”与“八子案”,透过离奇命案的探寻,描绘了昌盛时期宋朝的繁华与纷争。

 

古风古韵跃然舞台>>

 

 

舞台上,宋制汉服、文人雅集、诗文相合,琴、棋、书、画、茶、酒、香汇聚,一派古风古韵跃然舞台之上。

《清明上河图密码》第一场戏是发生在立春的一次文人雅集。弹琴作诗、挥毫落纸,看似信手拈来的日常雅趣却是演员们历经三个月密集培训的成果。

为更好在舞台呈现这个简而不失其华的朝代,剧组聚焦于音乐、服装、礼仪、生活方式等各方面下足了功夫。

导演王骏晔介绍,“此次挑选的几位青年演员有书法或戏曲、武术功底。进组后还邀请了不同领域老师,教授演员宋朝礼仪仪态,精进书法琴技,并学习点茶打香印。”

 

 

梁柱结构传递寓意>>

 

 

临近中场,剧情迎来转折。汴京汴河上,两艘大船忽然相撞,漫天梅花飘下,一艘大船竟在众目睽睽之下凭空消失,另一艘船舱内出现二十余具尸体,多为中毒而亡,甚为离奇。探案三人组就此悉数登场,悬案剧情从而展开……

案件中大船凭空消失的障眼法在舞台上完整还原,成为作品一大亮点——舞台整体基本构造来源于中国建筑木作的梁柱结构,所有舞台物件都由木质材料通过不断重组产生。

而在更深寓义上,不同的形制、不同的体量,木料纵横相交、层层叠叠,构成了一张巨大的迷网。

 

 

服饰细节复刻书画>>

 

 

淡泊秀丽中透出精致典雅……舞台剧《清明上河图密码》的服饰对标宋代书画,尽可能复刻宋朝服饰、面料的制式,细节则辅以手绘纹样与手工缝制。

例如,女性角色身着的“抹胸+褙子”属于宋朝女性最典型、最时兴的装束。剧中开封府左军巡使服饰使用的锦缎则不同于文人角色身上的粗麻。色彩则以低饱和度的蓝、绿、灰、棕等颜色,表达宋人衣袍素雅、返朴归真的审美情趣。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