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海蓉代表:新的变革来临,更多先行先试等待我们去探索
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和档案等事业”。
广播影视再度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让从业35年的广电“老兵”、全国人大代表印海蓉除了倍感振奋,更多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说,要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也给了我们的极大的勇气和信心。上海广电媒体历来敢于开拓创新,面对新一轮技术大变革和新媒体大挑战,要坚持‘新闻立台、文化兴台、融合强台’,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努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样本。”
直到规定时限前最后一刻,她还在对自己向本次人代会递交的一份代表书面建议反复推敲。
从倾听社区居民对于改善居住条件意见建议,到参加“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实地调研,再结合自身长期一线工作实践深度思考,这份“代表作业”从立意到撰写历时一年。几经斟酌,印海蓉把主题定名为——“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推动广电传媒业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
这种深度认知源于整个行业正在发生的生态重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的重要判断。经过十年媒体融合转型,各级广电媒体在服务国家及地方中心工作、传播主流声音、引导社会舆论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系列案例探索和数据反馈成为生动例证:目前,央地广电传媒纷纷打造客户端、建设新媒体矩阵,在移动互联网中延伸传播与服务。如央视频累计下载量已有5.3亿,日活约1500万 。截至2023年,上海广播电视台共开设有12个APP产品,38个官方网站,国内第三方新媒体平台机构账号700个。据QuestMobile监测数据显示,上海广播电视台新媒体移动端去重月活用户数已达到4.1亿。
“优质内容供给稳定充沛,传播渠道不断优化、传播手段不断创新,广电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用户规模持续扩大,人才队伍不断充实,以创新解决发展问题”。在印海蓉看来,对于这些关键要义的践行不仅是当下融合转型的内在驱动,更是未来广电传媒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的触点所在。
从这个基点出发,聚焦“如何打通瓶颈背后的桎梏,趟出一条创新通路?”关键命题,这位资深电视人给出一系列破题建议:
碎片化内容升级的时代,主流媒体更要保持定力、坚守初心;压缩虚假与低俗内容的网络生存空间,为主流价值观主导传播主阵地提供更好条件;出台相关战略性指导意见,鼓励和规范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为媒体内容生产赋能;国际传播要“上天入地”,让更接地气的内容提升传播实效;国家顶级重要奖项应与行业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归纳起来一个目标,“让媒体新质生产力成为最大变量和最大增量。”
另一个纬度上,印海蓉也在亲身践行着“小而美”全媒产品的采制。
与大会议程同步,海蓉的两会日记“印记”全面上线——借助手机+自拍杆,她充分利用就餐、休息等间隙,记录下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盛会场景和履职故事。
比如,“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治理,实现一键看直播”。再比如,“打开思维方式,找到社区治理金钥匙”……这样的选题既深入人心,也追求生动活泼,让观众们给出了“共情共鸣”的极佳反馈。
“既积极建言献策,又做好全媒传播,扛起双重责任”。正如她在朋友圈所写,“新的变革来临,更多先行先试等待我们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