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中华文明根基与发源,纪录片《何以中国》定档10月20日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由国家文物局和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上海市文物局支持、上海广播电视台打造的大型系列题材纪录片《何以中国》即将于10月20日起每周五20:30在东方卫视、百视TV同步播出,以时间为线索,追溯中国作为文明国家的根基、发源与早期形成和发展。
一季八集,溯源中华文明
纪录片《何以中国》由中国考古学泰斗严文明担任学术总顾问,立足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的重大研究成果,依凭最新考古成果、以学术为支撑创作而成,入选中宣部“纪录中国”传播工程项目以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十四五”纪录片重点选题。
全片共八集,运用生动、精妙的现代视听语言,分别以《摇篮》《星斗》《古国》《择中》《殷商》《家国》《天下》《秦汉》为题,从旧新石器之交开始讲起,见证中华大地上的人们走向农业定居社会,建立美学和信仰,组成家庭和社会,开始天南海北的文化交流,形成城邦和区域国家,诞生广域王权国家——夏,奠基真正的王朝——商和周,直至整个中国疆域被秦汉帝国统一的历史。
纪录片全方位解码中国大地之上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交出了一份宏大、深邃又生动的时代文化答卷。
《何以中国》结构宏大,细节也同样动人,既有英雄史诗般的波澜壮阔、金戈铁马,更有万年历史间平凡人的炊烟袅袅、脉脉亲情。该片学术总制片人秦岭表示,纪录片拥有严谨与亲切的一体两面,既能把万年时空下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流转脉络厘清,又能让观众走进历史,感悟到“每一个过去都与今天有关,每一个古人都是我们的一部分”。正如他所言:“‘何以中国’是今天我们所有人正在实践、甚至在创造的一件事情。”
阐释严谨,创新视听语言
《何以中国》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从中华文明探源中挖掘考古遗址和文物遗存蕴含的中国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探索中华文明形成、发展、壮大的客观规律和内生动力,用心去回答“我们是谁、从何而来、将往何处去”的终极问题。
为此,纪实摄制团队历经700多个日夜,跋涉超过四万公里,到访全国考古遗址、考古工作站、博物馆等点位230余个,主创团队梳理文字资料300多万字,前后脚本撰写达40万字。
纪录片在创制上汇聚了强大的电影团队,营造丰富盛大的视听感受,将纪实、电影、重建等表达手段融为艺术整体,创新纪录片视听语言。《何以中国》聚集了胡歌、曹磊、陈钰琪、吴倩、黄尧和贺刚等实力派演员加盟,生动演绎历史人物,真实还原历史事件,让观众切实感受中华文明的灿烂。
据统计,该片电影再现部分共拍摄近400场,参演的演员人数超过4000人次,根据考古成果复原制作的服装2268套,复原饰品达1500件,复原道具3600余件,复原场景仅史前部分就达到惊人的100余处。
《何以中国》总导演干超如此阐述该片的四层旨归:“考古写史,以考古引领,跨越万年时光,实证早期文明国家中国的发源和发展;透物见人,以大量的全国性考古成果和文物组合,通过影视化叙事,描绘更为具体有温度的先人所处时代的社会面貌;连接现实,以严谨负责的治学精神,回答中国何以为今日中国的内在逻辑和动力;视听创造,创新纪录片的视听语言,并使节目各部分都具备长尾的档案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