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海援鄂医疗队群体为原型创作的广播剧《金银潭24小时》, 5月20日19点在上海新闻广播以及武汉音乐广播震撼首播。该剧是在上海市委宣传部的直接指导下,由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和武汉广播电视台广播中心联合录制,并获得上海中山医院、武汉金银潭医院的大力支持。
全剧60分钟的逼真声效,重现了新冠疫情暴风骤雨般的来临之初,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在武汉一线驻守生命防线的惊心动魄,展现了医护人员的担当与信仰,播出后收到无数听众点赞,动人的留言迅速刷屏。国家卫健委指派的上海援鄂首位“逆行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钟鸣医生在收听广播剧后也感动落泪。
01
广播剧《金银潭24小时》以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重症医学科护士夏晓燕为第一人称视角,展开24小时的叙事。一批来自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技精湛的实力派演员担纲主要角色的演播。
著名话剧演员、荣获第九届“佐临话剧艺术奖”最佳男配角奖的符冲担纲男一号,演播上海医疗队队长周军。他也是新版《刑警803》中杨法医的演播者,这次又将一位性格刚毅、内心丰富的医生拿捏到位。
老戏骨孙毓才出演张爷爷,剧中带有武汉口音的独白被他演绎得催人泪下。
从左至右,梓嘉(饰夏晓燕)、钱芳(饰沈欣梅)、符冲(饰周军)和李元韬(饰陈捷)
从左至右,符冲、导演徐国春、吴静(饰张爷爷的女儿)
第12届“佐临话剧艺术奖”最佳女主角获得者、曾主演电视剧《和空姐一起的日子》《恰同学少年》的钱芳,演播具有牺牲精神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沈欣梅。
主演过《求证》《大哥》《金锁记》等名剧的实力派演员吴静,在剧中演播一位内心复杂的患者女儿,张力十足。
全剧的叙述者、年轻的“90后”女护士夏晓燕,则由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90后”主持人梓嘉挑起大梁。
02
该剧由上海昆剧团编剧俞霞婷和《光明日报》社上海记者站颜维琦共同创作完成,历时两个多月,数易其稿。他们将各自的专业所长溶于剧本创作中,使剧本既有扎实的事件背景,又有一定的戏剧张力;既有对疫情的深度思考,又有细腻的情感刻画,兼具理性与感性。
俞霞婷努力想在剧中体现一种希望之美:“在这场疫情中,我们看到无数医患身上的闪光点,也看到了很多绝望和无奈。万物之中,希望最美。当我们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困境,或迷茫或绝望或踌躇,但永远也不要放弃希望,坚信真理,永不言弃!这也是《金银潭24小时》想传递给听众的勇气和信仰。”
本剧导演、东方之声精品工作室首席制作人徐国春认为,《金银潭24小时》在她执导过的作品中意义非同一般。如何通过广播剧去反映如此重大的人类危机事件?徐国春用三点整体认识描摹出了框架:
首先,该剧直面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在武汉一线惊心动魄的抢救故事,不仅讲述抢救过程本身,也侧重表现全体医护人员在重大疫情面前的心理成长与救赎、担当与信仰。第二,该剧从新的角度去表现医患之间建立的生死情谊,具有一定的思辨性。比如,剧中周军和患者女儿为逝者遗体病理解剖所展开的数次心理交锋,堪称本剧华彩段落。第三,剧情凸显24小时的时间概念。“金银潭24小时”具有高度的象征意义,象征医护人员奋战在抗疫一线度过的日日夜夜,代表了一场与病毒赛跑、与时间赛跑的全民战役。
03
《金银潭24小时》里的音乐音效极为丰富,尤其是在ICU病房里展开的各种抢救场面,涉及心肺复苏、插管、ECMO运用等各种医疗设备及监护仪的声效。
这是武汉广播电视台广播中心的记者深入金银潭医院所做的现场声效采集,听众还能在剧中听到长江边悠远厚重的江汉关钟声。
武汉广播中心记者现场采集声效
这部广播剧的主题曲《纪念》,则由凭借《种子》获得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专家评析最佳主题歌作曲的罗文全新创作。
歌曲由徐肖编曲,用纯童声合唱的哼鸣代替传统歌词。乐曲运用阿卡贝拉无伴奏合唱的形式,营造出一种庄重、单纯、温暖又充满内在力量的情感氛围,以此纪念在这次抗击新冠病毒疫情中做出卓越贡献的每个平凡而伟大的生命。
从左至右,音乐编辑罗文、指挥方勇、艺术指导齐放、录音师莫家伟
04
作为这部广播剧的医学顾问,当中山医院钟鸣医生从耳机中听到剧中逼真的抢救现场时,仍不住潸然泪下。
“剧中呈现的抢救场景非常真实,对我来说太熟悉了,一下子回到了在武汉经历过的场景。这样的抢救几乎每晚都在金银潭重现,就连最后那个微信的声音也很真实。听众通过广播剧,相信能深刻体会到医务人员当时的艰苦以及做出的努力奉献。”
中山医院钟鸣医生
广播剧结尾部分,护士沈欣梅因抢救无效去世。亲眼目送战友离世,这对周军医生、夏晓燕护士来说是非常大的打击。至暗时刻,他们一起克服了重重障碍和艰辛,给病人送去生的希望。那一刻,她不仅重温了一段跨越时空的医学生誓言,更感悟到医学生誓言是每一位医护人员的灵魂所在、信念所在、期许所在。
全剧结尾的医学生誓言由中山医院的医生们诵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