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波委员:
您好!
非常感谢您对上海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给予的关心和支持。您在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递交的提案“关于上海电视台出品以对外文化交流为主题的文化类纪录片或节目的建议” (第0414号)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诚如您在提案中所提到的,文化类节目的走红并不是一个意外,这些节目的刷屏,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渴求。上海作为全国重要的经济、文化城市,在作为主流媒体的电视节目方面和在文化综艺、文化纪录片等方面也应该有所表现。近年来,我台致力于对文化类节目的综合打造,推出了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及好评度的文化节目。在这些节目中,有的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的讲述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历史故事。
1、制作系列节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去年4月起,我台在东方卫视陆续推出了《诗书中华》《喝彩中华》《唱响中华》三档传统文化节目,形成“中华”系列文化节目品牌,并在东方卫视中心所属公益频道策划了诸多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选题,《诗书中华》《喝彩中华》《唱响中华》《本草中华》《拜见小师父》《2017东方卫视中秋戏曲晚会》等节目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不断将东方卫视打造为“人文大台”,同时发挥公益频道文化属性,获得各方好评,也取得了积极良好的社会效益。
大型文化益智类节目《诗书中华》,以“诗入寻常百姓家”为核心思想,强调“文化参与感”,以家庭组合形式代替个人为单位进行对战,并在比赛的推进中展现家庭故事,真实还原每个家庭的家风家貌。生动的家庭故事诠释了优秀中华家风和传统美德,弘扬了浸润在传统文化中的优良家风、家训和家史,倡导观众将中国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体现了节目的人文精神。
大型原创戏曲文化类节目《喝彩中华》,以民间戏曲喝彩人为起点,凭借“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理念,将中国传统的豫剧、晋剧、布袋戏、木偶戏等搬上荧幕,以点带面,以小见大,带动更多国人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的魅力,展现了传统文化的蓬勃生机,也体现了传统曲艺巨大的包容性。
纪录片《本草中华》,以神奇的中华本草为切入点,带领观众走进神秘而充满生命力的中药世界,感知早已融入中国人生活、生存和生息的中医药文化。节目聚焦传统中医药题材,以传统文化彰显当代主流价值,通过传统医药这一与百姓息息相关的介质,寻觅出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味道,探究根植于中华文化中的生存智慧,传递属于中国人的生命观、价值观和自然观,通过对主题的纪录表现人文情怀,与观众产生共鸣。
此外,我台艺术人文频道制作的文化纪录片《人间难得几回闻》《今晚我们聊建筑》等,也聚焦中国传统乐器及古典园林艺术,让观众在纪录片中感悟中华传统文化之美,挖掘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另一个侧面。
2018年,我台还将推出《非尝家宴》《匠心传奇》《造物者的光荣》《爱尚博物馆》及《中国美纪录片》等一系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这些节目也将聚焦寻常中华传统文化,通过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星素结合等方式,发掘各种中国古典美学背后的传承故事,挖掘文物背后的有趣历史,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脉络。
2、聚焦丝绸之路,讲好“走出去”故事
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为了还原历史、还原事件,讲述从历史到当代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故事,以及由这些事件带来的影响力,从多个角度且有益有趣地讲述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流故事,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担当与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电视、网络等多渠道推荐、播放展示给更多人。
去年由我台主策划,并与广东广播电视台、泉州广播电视台三家联合制作的中国第一部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七集大型纪录片《海上丝绸之路》,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纪录频道CCTV-9同时多集连播,引发了全国范围乃至海外的广泛反响和好评。
纪录片《海上丝绸之路》,在习近平主席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后,即通过央视综合频道连续播出,成为诸多“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中唯一与开幕式无缝衔接、重点播出且播出量最大的作品。全片分为七集,每集50分钟,从航运、物产、贸易、科技、文化、民心和梦想等丰富多元的层面,不仅回溯海上丝绸之路曾经的辉煌与文明,更注重凸显当今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风貌与成就。以历史脉络为背景,现实故事为主体,古今交汇、中外交融,用富有冲击力和感染力的视觉语言、生动鲜活的人物故事与案例,形象地阐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开放融合、互利共赢、睦邻友好、和平发展之路,更是一条勾连中国梦与世界梦的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大通道。
目前《海上丝绸之路》已在境内外10多家电视媒体播出,除了央视外,还包括上海纪实频道、东方卫视、福建海峡卫视、广东新闻频道等国内媒体,以及巴基斯坦国家电视台PTV World和PTV Global频道、新加坡StarHub TV、马来西亚Astro卫星电视网、美国中文电视台英文频道、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ustralia Plus TV等境外媒体,覆盖海外收视人群约3亿。该片正编译成近10个语种版本,陆续在土耳其、缅甸、印度尼西亚、柬埔寨等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主流电视媒体播出。
3、打造自媒体平台,搭建国际平台,做好文化输出
为进一步扩大中国古代和当代文化“走出去”的影响力,除制播各类相关节目外,我台近年来还积极打造新媒体平台,相继上线了“Knews24”“一财全球Yicai Global”“上海眼ShanghaiEye”等,大力拓展海外传播平台。其中,互联网视频新闻流“Knews24”,面向海内外,24小时持续更新;据彭博提供的数据,在有关中国经济的英文报道中,“一财全球Yicai Global”的合计阅读数已排名第二。“ShanghaiEye”新媒体矩阵,包括全新推出的核心产品WebApp(移动端网站),以及在Facebook、Twitter等海内外主流社交媒体的自有账号,让全球互联网用户借助ShanghaiEye看到更精彩的上海和中国。
在一年一度的上海电视节、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举办多年的上海电视周、上海广播周等活动中,我台已连续六年在不同的重要国际节展上承办“中国联合展台”,并连续多年参加莫斯科世界内容交易展、亚洲电视节、戛纳秋季电视节、美中影视产业博览会、米兰国际广播节、日本动画展、德国科隆游戏展等。2017年2月13日,我台作为EBU欧洲广播联盟的成员(目前仅央视和SMG),承办了2017世界广播日活动,这是该项盛会创办6年来首次在亚洲地区举办,SMG《星期广播音乐会》“世界广播日专场”成为中国大陆首场向欧洲进行音频直播的古典音乐会,30余家欧洲广播电台进行了转播。我台版权交易专业机构——五岸传播目前也已同500多家国内外电视台、主流新媒体平台建立了稳定的客户关系,将SMG制作的节目和国内其他机构出品的优秀节目,推向了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收入保持每年15-18%的增长。
陈海波委员,诚如您在提案中所说:文化自信最基本的原动力,是国民对于本国文化的认知。我们将认真参考您的建议,在2018年,继续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进一步通过电视、网络等广大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渠道推荐、播放展示相关节目,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并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进一步打造自主原创的精品力作,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
再次对您的建议和指导表示诚挚的感谢!
上海广播电视台
2018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