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新 动 态
东方早报:民生节目升级——贴近,更要贴心

 

新娱乐频道的老牌节目《新老娘舅》为了更专业,引进了律师团队;新闻综合频道的沪语民生服务类节目《大家帮侬忙》至今播出7期,把镜头对准了普通百姓的急、难、愁;同频道的生活服务类节目《非常惠生活》启动的2013-2014“非常梦想家”第三季装修季将于12月29日开播,选择9户家庭免费装修,目前已有2户家庭进入设计装修阶段。
 
作为电视节目中并不起眼的“分支”,贴近市民的生活服务类节目越来越“贴心”和“细分”。上海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主任倪晓明指出,关注民生,就要真正把心思放在老百姓身上。
 
“改变生活更是改变态度”
 
在装修类真人秀节目中,《非常惠生活》突破了目前国内装修节目以改变色彩和软装为主的做法,已连续两年推出的装修季“非常梦想家”聚焦居住困难的家庭,每季从近万户的报名家庭中选出9户家庭免费装修,一度占据同时段上海地区所有频道的收视首位。
 
节目制片人段红告诉早报记者,在报名的众多家庭中,节目组精心挑选6类家庭作为免费装修的对象,包括空巢老人、残疾人家庭、多代同堂、小面积住户、新婚小夫妻、学区房住户。这些家庭的人物故事,都和他们的住房困难紧密相连,他们对梦想中家的向往,也是当下社会众多市民的真实心声。
 
拍摄一季“非常梦想家”,从选择住户到装修完毕需要花费半年以上的时间,节目组得从头至尾进行跟踪式拍摄,用全纪实的手法展现整个装修过程。第二季在没有赞助的情况下,导演也贴过钱。
 
自9月份开始招募第三季装修住户到现在节目组已接到1.2万多个请求。“在所有请求中,最多的是老人,他们迫切地希望得到帮助。我们选择的标准是最需要帮助、有住房困难的普通老百姓。”段红说,“我们在上一季帮助了没有收纳空间、房型不规整、没有厕所、不适用于残疾老人等房屋特点的住户,今年我们将挑选更多不同的家庭类型。”
 
“非常梦想家”的房屋改造,不仅是美化外观,而且追求房屋的功能改变,根据不同家庭特点,进行不同的设计,从细节入手,可以降低一个门槛让轮椅无障碍通行;可以安一扇窗的同时,为老年人铺上一层软木,让他们能临窗晒太阳;或者引进全套的电子设备,通过对灯具的语言编程,为聋哑人寻找彼此提供方便;或为自闭症儿童设置可爱的活动游戏区,让有着自闭症的孩子脸上挂满笑容。“我们的节目宗旨不仅仅在于改变几家人的生活,而是希望改变更多人对生活的态度,让他们燃起对生活的希望。”段红说。
 
“大小难怪事,都出手帮忙”
 
而在今年国庆亮相的《大家帮侬忙》,是沪上荧屏第一档全上海方言服务类节目,开播至今7期,收视呈现稳步走高。
 
《大家帮侬忙》脱胎于老牌栏目《新闻坊》,节目负责人杨晓明告诉记者:去年在《新闻坊》十周年时虽试水周末沪语播报,但并不是做完全意义上的沪语节目,为了照顾到众多新上海人,解说词用的是普通话。
 
《大家帮侬忙》最终定位为一档为普通百姓办实事的新节目,带有明显的上海特色,不仅重在接地气、办实事,更突出它的宽泛性、多样性,不论大事、小事、难事、怪事,都可出手帮忙,而且一帮到底,这就区别于单纯的消费维权、排忧解难、帮困送温暖,成了包罗万象、事事都帮的“热心人”了。节目的语言风格也轻松幽默,通过家常式沪语聊天,就像老弄堂里的邻家爷叔、阿哥阿姐,热心肠热面孔,让观众在会心一笑的同时,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节目每期1小时,设置《弄堂大事体》、《小周倒扳账》等六大板块。比如,《弄堂大事体》每期都会选一个新鲜和值得点评的事件和话题,往往这个事件稍有波折,能让观众议论。比如第一期讲述一位外地务工者只身前往上海寻子,受到上海市民的援手相助,折腾好久才得知,失踪的儿子原来是被闹离婚的妻子带走的。看似“乌龙事件”,却充分体现出上海市民的善良和热诚,而夫妻相处、家庭和睦,也是值得关注的社会话题。《小周倒扳账》主要涉及消费类投诉维权,以记者冠名方式,打造一个帮忙服务的标志性品牌,选取一个较典型的消费案例,进行追踪至结果的调查报道,比如家具商马虎制作橱柜,导致消费者家中不得不“削足适履”;轿车去4S店喷漆,结果电瓶被悄悄调换等等。节目还通过将消保委专家请进演播室,针对案例做分析提醒,指导消费者更好地保障自己的权益。
 
电视新闻中心主任倪晓明对早报记者说:“主流媒体如此花大力气为百姓解决那些"蝇头小事",其实就是在倡导热心真诚、守望相助、文明和谐的城市风尚。”
 
传承上海文化也是节目的另一个重点,从《新闻坊》开设周末沪语版,到《大家帮侬忙》的推出,始终保持了轻松幽默的风格,用调侃的方式批评,讲述上海人的生活,穿插上海的民俗俚语,在上海式幽默中保持文化格调,特别是滑稽名家王汝刚的加盟,更是为节目增添了浓厚的地方色彩,另外节目内容全部打字幕,也体现出对所有观众的尊重。
 
“梦想家”30%收视观众为大学以上学历
 
凭借温暖的节目内容,实用的装修技巧,奇思妙想的空间利用,“非常梦想家”成为全家一起熬夜收看的节目。就连春节期间下午重播的节目,平均收视率也达到了1.6,比平时收视率增长了60%,比去年春节版面特别节目增长了6%。值得关注的是,节目浓浓的人情味还吸引到许多高学历者的关注,收视率统计分析显示,在收看“梦想家”的人群中,大学以上学历者超过了30%,高中以上学历的观众超过了观看人群的68%以上。
 
上海戏剧学院电视艺术学院主持艺术系主任宋怀强教授对此分析:“因为节目的本质是接地气、办实事,加上主持人的亲和力,虽然出镜不多,但是总能说些观众真正爱听、愿意听的话,这档节目的主持人话语中更有分量和智慧,沟通性强,能把大家都联系到一起。”
 
宋怀强认为,比起其他电视节目,在民生节目中,主持人的话语智慧更为重要。而对于如何做出优秀的民生节目,他又如此解答:“除了主持人的睿智还不够,节目还需要在声像图表上更加具体化,无需大场面或过度包装,而是应该充分利用视听的电视优势,比如现在全国都在热衷于制作养生节目,如何才能达到好的收视效果?上海有一个节目就在谈到心脏的时候,放上一张心脏的剖析图,达到声像图表的效果,观众也更容易理解。”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