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7月,上海电视台财经频道和东方广播电台财经频率将呼号统一改为第一财经(以下简称“一财”),并规划自己的愿景:为全球华人经济圈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新闻和信息服务,成为中国最大的全媒体金融与商业信息服务集团。
经过10年成长,今天的第一财经已经是中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完整的财经媒体集团,拥有电视、广播、日报、杂志、网站、研究院、无线、新闻社及信息服务业务,单一品牌进行全媒体拓展,显示出第一财经品牌强大的基因和可延展性。
未来,面对新的商业、传媒生态,第一财经的发展思路是:立足传统媒体平台,向数字媒体、金融资讯与数据库和交易服务领域拓展转型,努力打造中国式彭博,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向世界金融市场传递上海乃至中国的息、数据和声音。
10年前,第一财经的一群年轻人走进了位于新加坡的CNBC亚太总部,从资讯框、直播流学起,从电视起步,开始了专业化全媒体的成长之路。10年后,站在向信息服务转型的新起点上,第一财经在寻找新的高度,青春勃发,继往开来。
转型关键:转变思维模式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闻和财经媒体以及金融信息服务公司,对于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第一财经转型,首先源自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需要。从2009年至今,在搭建金融资讯信息服务平台方面,中央、上海密集出台了一批支持鼓励性政策,这为第一财经的转型发展创造了机会。
近几年,互联网业务加速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此消彼长。第一财经调研的14家国内外标杆型财经媒体纷纷转型应对行业变局,一方面,它们应对移动媒体兴起,积极推动数字化,另一方面,它们主动调整业务格局,通过业务形态扩展、业务范围扩大,推进衍生信息服务。这些变动一次次提醒着第一财经:传统媒体的转型窗口期不会很久,转型,势在必行。
“品牌、公信力、专业度以及配套的专业团队、全媒体的布局、跨地域的渠道、公司化的运作机制等等都是第一财经转型的优势。”上海东方传媒集团副总裁、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秦朔表示。
但,第一财经也面临着自身发展的瓶颈。比如:目前的盈利模式仍以广告收入为主,收入来源比较单一;目标受众中散户较多,专业人才和高端资源积累不足;在资讯服务和交易软件领域经验不足,难以依靠内生发展挑战对手等等。因此,突破自身发展的瓶颈,转型成为第一财经的必走之路。
上海广播电视台台长、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总裁、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裘新认为,提供中国最好、最专业的财经内容,是第一财经永远的安身立命之本;全产业链的财经信息服务则代表了财经媒体发展的未来。一财下一个十年的转型,核心是发展方式和思维模式的转变,要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中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式”彭博之路
“一财要实现转型发展,绝不仅仅是旗下某个产品、某个媒体品类在各自对标领域成为国内甚至国际上数一数二的领跑者,转型首先需要推进的是打通信息服务全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
在第一财经看来,《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道琼斯、CNBC、日本经济新闻社等等国际财经媒体,虽各有特色并占据一块市场,但难以为第一财经打破行业界限,整合全产业链提供全面的对标。而彭博(Bloomberg)从交易系统入手,业务延伸至资讯行业,在专业金融和大众传媒两大市场均有所建树,且彭博始终追随数字时代发展并引领潮流,为一财的转型提供了学习榜样。
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集新闻、数据和数据分析为一体的全球性多媒体集团,彭博将产品线大致分为彭博新闻、专业服务、企业、产业四个板块。另外,彭博学院、会议论坛、彭博风险投资、彭博慈善也各有特色。比照彭博“在播—在线—在场—在商”的架构,第一财经对产业链进行了重构。
从专业财经媒体到金融与商业信息服务提供商,对第一财经而言,“在播”的资讯、节目是产品,“在线”的APP是产品,“在场”的论坛、报告会是产品,“在商”的数据终端也是产品,而“在播”始终是其他“三在”的起点——专业化内容才是核心竞争力。
在内容建设方面,财经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应该走专业化道路还是大众化路径?对此,秦朔表示,大众和专业并不矛盾。一财长期坚持两个专业化,一是符合媒体规律的专业化,内容要深入浅出,引起受众兴趣;二是报道领域的专业化。“没有前一种专业化,会变成学术报告的翻版,没有后一种专业化,会导致普遍娱乐化,变成泡沫化的生存。”一财每年定期拜访主要金融机构,报纸、周刊大多数中层干部都外派深造,也体现了一财对专业化品质的追求。
彭博最初起家靠的是彭博终端机,并没有一个媒体实体,发展至今,彭博85%的营业收入依然来自彭博终端机使用费。秦朔认为,从传统媒体出发,相对完备的媒体形态构架在传播通道方面会占有先机。一财曾经做过调查,目前国内财经信息服务市场,除了理财终端和交易软件领域,其余细分市场的集中度都不高,大多数领域尚未出现占绝对优势的品牌,这为一财提供了潜在的市场机会。基于传统媒体积累的忠实用户,打造具有媒体基因属性的内容产品,从而获取订阅、广告、服务等多重收益,是第一财经在向信息服务转型的中国式彭博之路。
金融与商业信息服务一直就有面向机构投资者(2B)和面向个人投资者(2C)的不同发展版图。经过数十年发展的中国资本市场,依然呈现着以中小投资者为主的现实,面向个人投资者的信息服务亦是第一财经转型的中国式彭博之路——从金融资讯与数据库业务、交易行情及信息业务、交易系统软件及金融I T服务中寻找一种适合具有一定规模的基础人群、普通人群的财经信息服务。2011年第一财经投资了贝格数据,2012年推出“第一财经大数据金融终端”,正式进军金融数据服务领域。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了大家重新起跑的机会。由于移动互联网终端能有效承载的信息有限,经过筛选的、高附加值的聚合、推送式的内容服务将会胜出。同时,移动互联、APP、电子支付等技术手段为在PC互联网时代难以想象的内容收费模型提供了一个新的舞台。因此,审时度势,把握机会,放大优势,在移动互联网上实现内容收费,获得和广告同等重要的比重,亦是第一财经向信息服务转型的中国式彭博之路。目前一财正在陆续引进更多具备互联网基因、产品化、平台化、社区化思路的人才,预计移动互联网业务在未来一到两年会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