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新 动 态
坚守公益品牌三十载 “星戏会”庆典演出季回馈沪上戏迷

 

2013年,知名公益演出品牌《星期戏曲广播会》迎来开播30周年,这是“星戏会”这一沪上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里程碑,更是上海广播、上海戏迷的大日子。为此,上海东方广播有限公司策划推出“星戏会”30周年庆典演出季,其中包括一场盛大的开幕式和7场涵盖京剧、越剧、昆剧、沪剧、淮剧、评弹、滑稽的季演以及作为闭幕式的全国戏校展演,众多名家名票、曲苑新秀将登上舞台,用精彩的演出回馈沪上戏迷。整个演出季将持续到10月底,历时4个月。
 
 
 
6月22日晚,《星期戏曲广播会》30周年庆典演出季开幕式在南京东路步行街世纪广场隆重举行。开幕演出上,沪上家喻户晓的戏曲表演艺术家梁伟平、茅善玉、王志萍、金喜全、熊明霞等,携手来自江、浙的王锦文、陈美兰、李政成、周东亮、董云华等众多戏曲名家登台亮相,先后带来沪剧、京剧、昆曲、锡剧、甬剧、黄梅戏、婺剧、扬剧、越剧、淮剧等10个剧种的经典剧目,为“星戏会”30周年庆典演出季揭开大幕。
 
数百位老戏迷专门赶到现场,一睹名家风采,其中不少戏迷都是“星戏会”的老听众,他们纷纷表示,已经追随并见证了这档老品牌30年来的起起落落,在如今演出选择极为丰富的情况下,始终坚持亲民票价的“星戏会”依然是他们走进剧场,亲近名角儿的首选渠道。当晚,步行街上的众多中外游客也纷纷停下脚步,拿起相机,记录下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华美一幕。
 
 
《星期戏曲广播会》创立于1983年元月,至今已经整整走过了30个年头。开创之时,正值改革开放、文化复苏,“星戏会”秉承“荟萃名角、选唱精华”的创办思路,成为那个时代戏曲舞台难能可贵的记录者,它通过舞台将电台与各地戏曲院团、演员和观众听众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大增强了电台的社会影响力。当时的《星期戏曲广播会》创造了沪上甚至全国戏曲舞台的许多第一:第一个实现异地文艺广播直播、第一个为戏曲艺术家举办流派演唱会、第一个主办全国性的戏曲广播大赛、第一个为戏曲界幕后英雄举办专场、第一个在申城主办票友大赛……那时,它毫无疑问是广播星空中灿烂的明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娱乐方式的多元化,戏曲市场面临越来越多的冲击日渐萎缩,戏曲广播也由此衰弱。尽管如此,“星戏会”凭借“传承与创新”,始终坚守着这方舞台,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2008年元月,经过上海广播人的不懈努力,“星戏会”在创办25周年之际,全面恢复直播。在舞台演出票价少则数百、动辄上千的大环境下,“星戏会”响亮地打出了“高质量、低价位”的旗号,以20到30元的亲民票价回馈沪上戏迷。
 
恢复直播5年来,上海戏曲广播精心策划组织了130多场“星戏会”演出,坚持每年推出数场“走出去,请进来”专场,面向全国各类大、小剧种,尤其是濒危剧种的传承与推广;充分利用全国戏曲广播联盟这一强大平台,整合全国20余家戏曲广播的优势资源,结合社会热点,自2010年起连续三年推出“世博会•戏博会”、“红戏会”、“戏行天下”等全国性的戏曲演艺盛事。同时,“星戏会”也积极承担起作为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大力扶持戏曲新生力量,每年推出相当数量的戏曲新秀演出专场,用广播、电视的影响力为上海乃至周边地区的戏曲新人提供历练、展示的平台,让梨园新蕾迅速成长,从而为中华传统戏曲艺术的传承不断输送新生力量。
 
 
此次,“星戏会”把30年来的创办思路和宗旨浓缩在横跨4个月的庆典演出季中,将为沪上戏迷奉献一场戏曲艺术的饕餮盛宴,而这也必将是中华传统戏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精彩碰撞。继6月22日的开幕式成功举办后,7月14日起,每两周一次的7场不同剧种展演,将轮番展示各大艺术院团的雄厚实力。更令人期待的是,作为整个庆典演出的收官之作,10月20日,上海戏曲广播将再度携手全国戏曲广播联盟,在兰心大戏院举办一场规模空前的全国戏校展演,届时来自全国各地戏曲教育机构的“剧坛新蕾”们,将用他们的精湛技艺,展现戏曲在这个时代的力量,让所有人看到中华戏曲的未来和希望。此外,一本记录《星期戏曲广播会》30年历程的纪念文集也正在编撰中。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告别青葱岁月的意气风发,30岁的“星戏会”将以更加成熟的姿态、崭新的步伐迎接挑战。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