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中国版《美国偶像》(以下简称《美偶》)终于在万众期待下如约与观众见面,名字并不叫“中国偶像”,而是被换上了一个颇为“时髦”的称呼——《中国梦之声》(以下简称《梦之声》)。播出后,观众们好评率不断上升,微博热度持续升温。荧屏上出现的一群学员,迅速成了热点人物;四位导师首次“成军”便开足马力,表达通过与否的“过”和“谢谢”也成为网友们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
作为美国电视史上最成功的综艺节目之一,当《美国偶像》进驻中国,如何制作才能保留原汁原味?在音乐真人秀节目扎堆的今天,《中国梦之声》首播小试成功,但它能否继续杀出重围,再续收视神话?腾讯娱乐从赛制解读、分析对比以及对节目组采访,独家解析《美国偶像》是如何“进化”为以“选出中国偶像为己任”的《中国梦之声》。
一张图解读《美国偶像》与《中国梦之声》赛制差异
【解读篇】
赛制解读:《美偶》赛制花样繁复 《梦之声》化繁为简原创“偶像学院”
赛制方面,《美国偶像》分为三大阶段:海选阶段、好莱坞周、决赛。
海选又分为初选——制作人海选——评委海选。参赛者5人一组在初选评委面前逐一简短演唱一首歌曲,通过的选手进入制作人海选。评委海选将在电视上播出,选手面对评委无伴奏演唱歌曲,只要获得超过一半的评委认可,就能拿到前往好莱坞参加“好莱坞周“的黄色入场券。
在最为刺激的“好莱坞周”,选手们将在一周的时间内经历种种过山车般的感情变化。这是评委快速筛选选手的一种方式,分数个环节,令人眼花缭乱。并且每一年的“好莱坞周”都有新花样,有时会强调小组唱,以考察选手合作演唱的能力,有时则会变成考察其他方面的能力,比如每个选手上台唱30秒。结果完全由评委们掌控,将近200人的过关选手将被筛选到99人,然后再到50人,最终筛选出男女各12人的半决赛名单。
在半决赛中,入围的男女选手还是分开比赛,而当进入Top12决赛后,男女选手将不会再分开比赛,通过每周一个相关的主题,选手们要经过残酷的竞争和角逐让自己留下来,在电视观众的电话投票后,比赛结果将会在第二天公布。经过长达11周的鏖战,《美国偶像》将产生最终的冠军。
《中国梦之声》也分为三大阶段:清唱模式、剧院模式和直播秀。节目宣传总监周捷表示,节目组引进模式后原汁原味进行了优化,变得更为简单明了。
试音会即原版的“海选模式”,不过电视荧屏上只保留了评委海选阶段,“考虑到现在的试音会符合中国观众的收视习惯,这一块做了压缩。”美偶在多个洲多个城市来回跑,梦之声则在上海、成都、北京和深圳办试音会。
剧院模式即原版的“好莱坞周”,学员的整体命运将有翻天覆地的变化,简单说来是三场大逃杀:全国120强进60强,60强进40强,40强进20强。在由节目组原创的偶像学院中,黄舒骏担任院长并给学员开课,在形体、声乐等方面进行辅导,120强通过导师的打分和黄舒骏的推荐,先筛选出60名学员,不过这个阶段将会只在电视上以快进形式体现。在60强进40强、40强进20强中,学员或按照类型分组,如花样美男组、女生组等,最终只有20名学员进入下一阶段。
直播秀结合了“半决赛”与“决赛”,20名学员分成两路,每一组10名学员进6,于此诞生12名优质学员。之后是12进10、10进9等等,一直到最终冠亚军选手的PK,“最后的两强学员,各自演唱一首为他们度身定做的歌曲,我们将为他们配备最好的原创歌曲,用于直播之夜的展示。”
制作对比:《梦之声》还原《美偶》城市特色精髓
《美国偶像》的海选阶段向来不拘泥于固定的城市。以第一季为例,列为海选范围的7大城市分别是洛杉矶、西雅图、芝加哥、纽约、亚特兰大市、达拉斯和迈阿密。
为了展现当地特色,节目制作方并没有一味贪大,将海选场地设在体育场或体育馆。在洛杉矶,他们就选择了该城市最大的酒店——威斯汀Bonaventure酒店,这家酒店曾被当作多部影视剧的外景地,其中就包括好莱坞巨星汤姆·克鲁斯主演的《碟中谍3》。将这里当作海选的场地,不但音效硬件满足要求,现场的分为还激发出选手们冲击梦想的动力。
第一集《梦之声》播出后,就有全国网友感叹节目现场背景的魅力。录制场地在外滩黄浦路上的全景会所,四位导师背依江而坐。透过玻璃窗,能看到河对岸上海标志性建筑东方明珠及其周围的建筑群。导演组告诉记者,这延续了《美国偶像》的场景设计,《美国偶像》初期录制现场的窗外也是城市的地标建筑,比如纽约的帝国大厦,窗外景色既开阔又有代表性。
当然,《梦之声》的试音会同样辗转上海、成都、北京等多地举办,据节目宣传总监周捷表示,各地都选择最具标志性的地点,符合当地气质与风韵。成都站是在一个古朴的茶馆中录制,场景酷似《功夫熊猫3》的拍摄现场,灯光和舞美效果都颇为震撼,与成都古色古香的韵味别无二致。北京站则锁定鸟巢附近的玲珑塔,它在彩色灯光交替映照下不停变换身姿,秀丽绚烂,透过玻璃就是鸟巢和水立方。
【人物篇】
选手对比:《美偶》成造星机器 《梦之声》首期种子选手已发光
《梦之声》首期参赛选手令观众印象深刻
《美国偶像》素有欧美演艺界的“造星机器”之称,美国歌坛的偶像级明星凯莉·克莱森、亚当•兰伯特、凯莉•安德伍德、詹妮弗•哈德森等,都是通过该节目完成丑小鸭到天鹅的蜕变。
《美国偶像》的歌手们,在世界各地的音乐排行榜上战绩硕硕。第一季美国选出来的冠军凯莉·克拉克森,首张专辑便以近30万张的销量成为当期Billboard专辑榜冠军;她同时是两届格莱美音乐奖“最佳流行专辑”大奖得主。在她之后,第三季“七强选手”詹妮弗·哈德森是奥斯卡金像奖和金球奖最佳女配角得主;第四季冠军凯莉·安德伍德连续三年获格莱美奖。被誉为“摇滚上帝”的音乐天才亚当·兰伯特,一出道就成为全美关注的超级新星,曾获得格莱美最佳男歌手的提名。
除了这些达到个人事业巅峰的选手外,节目也涌现不少话题人物。如第7季12强选手丹尼·诺艾格,长相俊美,以扮“伪娘”出名,个性张扬、举止戏剧化的他总不经意间流露出女性的妩媚,凭超高人气和话题性走红。
《梦之声》首期节目一炮打响,荧屏上出现的徐云霄和徐菲小情侣、混血帅哥James、花样美男苑里、高音哥吴强、草帽哥李路路、流浪歌手朱国武等一群学员也迅速成了微博中的热点人物。
潜力选手中,中英混血大男孩James最让女观众们花痴,他曾参加过《超级星光大道》,略带沙哑、磁性的嗓音一度俘虏了李纹。实力偶像派徐云霄表现最抢眼,还引发韩红与黄晓明的“抢人大战”。来自昆明的流浪歌手朱国武,背着一把吉他登台,一首《回到拉萨》引得韩红献声和唱。
还有一些“话题选手”已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谈资。或者你对其他选手都无感,但你一定记得高音哥吴强以及他的《三天三夜》,他的高音自认灭掉全世界。一副地地道道农民样儿的农民弟李路路,操着山东口音,一开口竟然唱的是黄立行的《音浪》,被黄晓明直赞为第二个“王宝强”。还有一位选手已饱受争议,他就是黄晓明的堂弟黄晓龙,他因特殊身份备受瞩目,可唱功和长相都饱受非议不说,还被大众质疑因亲情分“走后门”。
评委对比:《美偶》评委出格斗嘴博眼球 《梦之声》导师卖萌玩暧昧
《美国偶像》在选择评委的时候,会先做大量市场调查,根据观众和市场的反馈设定评委的标签、分工和职责,再去挑选合适、符合要求的明星。第一季中,作为唯一女评委的宝拉·阿巴杜就是态度最随和的,西蒙·考威尔则是黑脸的毒舌评委。在今年刚刚结束的第12季中,超级天后玛丽娅·凯莉的定位是“权威”、“女神”,在节目中扮演“亲民女神”;绰号“麻辣鸡”的妮琪·米娜评语则是大胆泼辣。
担任《美国偶像》评委的明星们,名义上是在挑选选手,他们也借机通过一些出格的言论或举动让自己“上位”。第8季曾因评委点评过长,导致节目超时,西蒙无时间对亚当演出进行点评。西蒙经常对选手进行毫不留情的挖苦,以致于制作方会预先跟选手签订一份协议,以保证无论西蒙说了什么都不会起诉他。玛丽娅·凯莉和同为评委的妮琪·米娜斗嘴时尽显“辣女”本色,妮琪·米娜讽刺她是老女人,凯莉也直批对方从没一首歌进入公告牌排行榜榜首,场上气氛暗火汹涌。
而从节目第一季以来,评委的更迭非常频繁,西蒙·考威尔、宝拉·阿巴杜、艾伦·德杰尼勒斯、史蒂芬·泰勒、詹妮弗·洛佩斯等人都先后离开。已经伴随节目走过12季路程的兰迪·杰克逊也表示不会再担任下一季的评委,而本季剩余的三位评委玛丽娅·凯莉、妮琪·米娜和凯斯·厄本也可能会全部离开。
韩红、李玟、黄晓明和王伟忠四位《中国梦之声》的导师,各司其职、配合默契。王伟忠负责把控选手形象是否符合“偶像”定义,李玟负责专业,韩红负责毒舌,黄晓明甘于放低身段负责卖萌。
作为华语乐坛的实力唱将,韩红的地位不输《中国好声音》的刘欢、那英和《中国最强音》的罗大佑,但是她的表现可谓集三家之长,既有刘欢的专业,也有那英的真性情,还有罗大佑的毒舌,甚至还能和黄晓明配合默契地卖萌,互称皇上与嬛嬛,同啃一只苹果玩暧昧姐弟情。她还是对学员唱功最挑剔的一个,遇到演绎不到位的总是特别急,遇到节奏感差的人,就帮忙敲桌子打节奏。
同样作为非专业导师的黄晓明,并非像《中国最强音》中的章子怡那样表现得羞答答,反而和韩红积极互动抢尽了第一期的风头,连黄晓明的绯闻女友Anglebaby都被拿来调侃,黄晓明不仅不生气还能很好地配合。
可能因为在美国长大,李玟在节目中非常放得开,敢哭敢笑敢嗨,而且还时不时亮亮嗓,秀秀曼妙舞姿,玩得非常尽兴。王伟忠作为中国台湾的综艺教父,虽然也是一个非专业导师,但是胜在人生阅历丰富,阅人无数,而且深谙综艺之道,话虽少,但是句句切中要害。
【评价篇】
观众评价:《美偶》获布什等政客名流追捧 《梦之声》首播获众星追捧
自2002年开播以来,《美国偶像》已成为美国电视史上收视率最高节目之一,连续7年勇夺收视率排行榜冠军,从以往动辄3000万的选票也可看出,几乎每个美国家庭都参与投票,如此盛况堪与美国总统选举相媲美。
《美国偶像》的粉丝中还有来头不小的人物,如美国总统布什先生,已然与“美国偶像”打成一片,泰勒·希克斯成功登顶冠军时,布什总统究迫不及待邀请他来白宫作客。美偶的粉丝还有现任美国国务卿赖斯,这位大家眼中的女强人很是支持泰勒·希克斯。
5月19日晚,“梦之声”播出后1小时,微博话题火爆度甚至超过“小贝退役”,飙升话题榜前五。节目引发不少明星名人的围观。小S称赞王伟忠有一双敏锐之眼,期待他在梦之声看见别人可能错过的事;黑人在腾讯微博力挺“老爸”王伟忠帮助更多人完成梦想;在香港的袁咏仪被朱国武的歌声感动,赞歌声太好听;黄奕力挺黄晓明:“堂弟无敌!你压力不要大,你自顾自地帅吧!”
《美国偶像》播出十二年间创造的部分纪录
社会影响:《美偶》创造80亿美元商业帝国 《梦之声》广告收入看涨
就像元老级评委兰迪·杰克逊宣布离开《美国偶像》时说的那样:“我对于自己这12年的经历感到骄傲,因为我们彻底改变了电视和音乐产业。”它不仅改变了电视和音乐产业,而且还有着巨大的长尾效应,因为它产生了很多的衍生品——由《美国偶像》第一季冠军凯莉·克莱森和亚军贾斯汀·瓜里尼联合主演的影片《从贾斯汀到凯莉》;推出的《美国偶像圣诞特别节目》和被淘汰选手的采访节目《美国偶像题外篇》;而且还推出了《美国下一个超级乐队》和《美国青少年》的选秀比赛;2009年《美国偶像》还与迪斯尼公司合作,在迪斯尼乐园的“好莱坞影城”中建造了一个《美国偶像》体验厅,在这里游客有机会模拟真实的比赛。
广告效应方面,《美国偶像》已经成了名符其实的“广告吸金王”。2006年,30秒超过70万美元的广告报价打破了美国黄金时段的广告价格纪录,该季决赛时的广告报价更是达到了30秒130万美元的天价,2008年《美国偶像》再次刷新了自身的广告报价纪录,尽管此后广告报价开始出现下滑,但一直到2011年,该节目在广告上的收益一直都是美国电视中的佼佼者。据统计,到去年,《美国偶像》的系列节目以及周边产品已经达到了一个总价值高达80亿美元的商业帝国。
这几年来,中国电视选秀节目经历了一场“狂飙突进”,从山寨拷贝到引进海外版权。作为国内选秀行业的领头羊,当年的“超级女声”正是借鉴了《美国偶像》的模式,但这个“舶来品”经中国电视人改进加工后,俨然已成为“中国制造”。《中国梦之声》经过中国化改良后首播反响热烈,据业内人士分析,节目广告费用在第二期开播前后会出现一个拐点,随后会根据节目内容持续看涨。
【展望篇】
《梦之声》在国内会否“水土不服”?
《梦之声》初试成功
原版《美国偶像》在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固然有着不俗的收视率和影响力,但在引进中国变身《中国梦之声》后,“水土不服”可能成为困扰其立足的一大障碍。最近这几年,中国电视台疯狂引进国外火爆的综艺节目,但大批都成了炮灰,真正能赚地盆满钵溢的屈指可数。节目组已满怀雄心壮志,计划将《梦之声》打造成12季甚至更久、国内寿命最长的音乐真人秀节目。可要想在中国真正立足,又将如何解决难题与窘境?
赛制存疑:全民票选做不到?
美偶在美国收到追捧,与它被塑造成一档“民意节目”有很大关系,全民票选已然是节目最大魅力所在。然而,当选秀节目变成了音乐真人秀,当全民票选无法实现时,《梦之声》的出路又在何方?
东方卫视为此费尽心思,节目宣传总监周捷表示,“尽量原汁原味保留直播,我们没法做到做到全民票选,就做了尝试与改造。在直播秀环节,观众可通过我们原创app,把掌声送给自己喜欢的偶像,这是一个参考标准,同时结合场内800-1000名观众的票选,得出结果。”
发问赛果:“超级偶像”难产?
国内选秀节目扎堆,但往往红了评委,选手们在一夜爆红后大多销售匿迹。以“造星”为目的的“梦之声”,是否真能打造如亚当·兰伯特一般的超级巨星?
节目总导演王磊卿表示:“国内以前没有很成熟的偶像产业,《梦之声》背靠SMG这一强大产业链,借助模式的产业经验完成偶像产业的打造。在《美国偶像》节目中,冠军将获得环球唱片为他打造的音乐专辑,《梦之声》的优胜者也将得到同样的殊荣。同时,优胜者也会获得电影片约、话剧、音乐剧、唱片等不同产业链角色的整体包装与打造。”
节目宣传总监周捷还说,导师在同样在挖掘新星,黄晓明、王伟忠、黄晓明都希望打造新人,“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联动起来,打造引领潮流的下一代偶像。”
小结:《中国梦之声》首播之后,基本可以判定为初试成功,而对比原版《美国偶像》,获得成功的原因有三:首先是定位精准,用“选拔偶像”将节目与其他选秀的概念划分清楚;其次是对原版成功的因素分析精确,并随着中国观众的口味进行本土化调整;最后一点,也是最基础的一点,即包括导师在内的制作团队态度认真,最大限度地还原《美偶》中的特色部分。因此,在去年起便风靡各大卫视的“购买国外综艺版权”酣战之中,东方卫视凭借《中国梦之声》取得了初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