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新 动 态
解放日报:百视通模式激发“电视票房”效应

读者张小姐坐在家里的沙发上,指着IPTV电视屏幕里的电影《人在囧途之泰囧》告诉记者:“我看第三遍了,电影院一遍,电视上两遍。 ”

这种从影院延伸到家庭电视屏幕的大片收视,已成百视通新媒体平台的常态。 2012年,作为中国最大的新媒体公司,百视通通过内容版权深度捆绑模式,也衍生出一条电影院之外的全新“电视票房”效应。

催生全新“电视票房”

在百视通“首映专区”中,大片采取付费模式。每部影片收费从2元至5元不等。 《十二生肖》《喜羊羊之开心闯龙年》等片仅用几天时间,便连创了在线点播的收入纪录。

随着著作权法对保护知识产权的推进,新媒体平台也逐渐提升了影视价值。经过多年运营的百视通在拥有数百万IPTV、互联网电视、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基础上,成为首个在电视新媒体上采用付费模式的企业。而付费模式产生的 “电视票房”也延长了电影产业的价值链。

之所以能够成功第一个吃到“螃蟹”,和百视通的版权合作模式不无关系。一方面,百视通与影片片方已走出简单购买的阶段,利用新媒体平台与内容运营经验,进行版权合作的深度捆绑。数据显示,窗口期之后,本土绝大部分院线大片仍会在百视通新媒体平台与观众见面,这些新片的数量甚至超过了视频网站。其中,《十二生肖》《血滴子》《王的盛宴》、动画大电影《赛尔号》等多部影片,百视通都拥有新媒体独家版权与分销权。

另一方面,这也是百视通在内容方面“争上游”策略的结果。几年来,它与索尼、环球、华纳、迪士尼等国际著名电影生产商,中影、华谊、博纳、光线等国内影视剧生产商达成长期合作,为实现内容无缝对接打下良好基础。 “争上游”还包括主动介入内容产业,从单一内容分发过渡到整个价值链,全面覆盖线上、线下业务。在影视、娱乐节目的制作策划前期,百视通便参与题材选择、节目规划、现场拍摄、营销战略制订等。

打造最大“收视片库”

除了电影,百视通在电视剧、体育、综艺、动画、音乐等方面也花了颇多心思,凭借传统电视节目编排能力,力求满足老人、少儿等家庭用户需求。以刚刚过去的蛇年春节为例,百视通IPTV平台上,《人在囧途之泰囧》《加勒比海盗黑珍珠号的诅咒》《铁甲钢拳》《战马》以及紧扣春节主题与热门关键词的自有编辑节目,获得高达6.2小时的单日点播收视时长。

电视剧方面,百视通引进了大量在各地卫视收视排名中表现突出的热播剧。如东方卫视《母亲,母亲》《心术》,江苏卫视《天真遇到现实》,浙江卫视《楚汉传奇》,北京卫视《北京青年》,安徽卫视《流泪的新娘》,湖南卫视《天涯明月刀》等。这些热播剧紧跟卫视播出节奏,形成新媒体平台与电视台的联动效应。

综艺节目上,百视通除与《中国达人秀》《妈妈咪呀》《顶级厨师》等节目继续深度合作外,还几乎囊括了中国台湾地区以及韩国等十几档境外热门综艺节目,形成包括《康熙来了》《大学生了没》《国光帮帮忙》《娱乐百分百》《女人我最大》《star king》《强心脏》在内的综艺节目群,并以全高清、全平台进行呈现。

百视通少儿节目更是具备先发优势。2012年,百视通引进大量动漫少儿类节目,涵盖国产优质动画和欧美经典动画等多种类型,并开设迪士尼、宝贝乐园(Babytv)、卡通频道(CartoonNetwork)及尼克(Nick)四大国际少儿节目专区。同时,与国内著名动画企业炫动传播达成少儿节目版权优先合作等深度合作。

2012年,百视通的全年节目引进量高达5万小时,称冠国内新媒体行业。截至目前,百视通新媒体内容库已拥有 30000部电影、120000集电视剧,15000小时动漫片。总计超过40万小时的节目内容,也堪称国内最大的新媒体片库。

记者 李君娜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