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播出的大型系列纪录片《大转型》中的主题歌,有这么一句歌词“翻过山岭看见海”,这句话说得好。它形象生动地画出了我国近十多年来,人们观念变化,社会转轨、区域变革到个人“与时俱进”的前行足迹。
如果说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国第一阶段的任务是要解决广大人民,特别是广大农村人民的温饱问题,进行工业化补课的话,那么,当我国GDP名列世界第二,出口已成世界第一大国,发展目标的转型势在必行。
这部大视角、高起点的纪录片,以直观形态的视觉影像,以当事人的访谈,以数字的比较,展现了它以事实说话的纪录片的本质规范,在其中,我们看到了发展与转型、发展与绿色、发展与可持续性。无论是宝钢的《绿色宣言》、外高桥的循环利用资源,还是黄浦江两岸退出工业时代,将传统的码头、仓库、堆栈改为休闲、观光的居住区,这些事例,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告诉人们,人们是思想观念改变后,改革发展的持续性,将获得永远不竭的动力。
这部大型纪录片,分列了当今社会人们关切的各个主题。当开放、公正、公平,“以人为本”的理念成为社会的共识,社会的、民间的力量不断地壮大与生长已是必然。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家吴铎,海归青年张彬,80后青年杨磊,他们自发组织起服务于社会的群众服务部,为社会的弱势群体老人服务。这也说明,今天我们的民间有一种志愿服务社会的力量,它展现了时代的风貌,政府在做好自己的事情时,如何整合、利用好这股力量,将会加速社会转型的速度。我们欣喜看到,纪录片《大转型》中已经让人们看到思想变革后,政府机构与时俱进的可喜一幕。
纪录片《大转型》除了大视角以外,又多以许多细致入微的触角,深入到了社会的多个细部与角落,进而阐释历史发展必须要有思想观念的与时俱进的主题。人是社会、城市的细胞,人的思想观念不改变,社会的转型无法完成。《大转型》中的一位“小巷总理”说得好,十几年来,他从一名下岗干部成为“小巷总理”,关键是改变了自己的传统思想观念。如果他一味固守传统铁饭碗,不去确立社会服务意识,他的人生蜕变是难以想象的。前辈哲人说过,当个人无法改变客观时,自身的调整是必须的。所说的调整,首先就是思想观念。四川北路的一名民警被社区居民尊称为“潮爸”,因为他用科技网络与居民来联系,构建、收集情况,及时正确地处理辖区的种种矛盾。这也是“潮爸”思想观念转变后“出新之处”。水稻专家罗利军,当他看到我们国家的水资源无法满足水稻生产需要时,毅然改弦更张研究起旱稻的种植与开发,罗利军“忧天下之忧,乐天下之乐”的个人自觉,就是来源于他的思想观念。个人对社会的自觉承担,与时俱进,没有思想认识上的转型是难以想象的。
《大转型》是用了许多精力,调动了多种手段,精心打造的一部纪录片力作。“翻过山岭看见海”,这句歌词形象、生动。它一方面说明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来,我们国家已经翻过了无数困难重重的山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另一方面则说明,要看见一望无际的大海,并搏击取胜。转型还需要人们更加艰苦的努力。 “十八”大提出,2020年中国要建成小康社会,生产力再翻一番。十八大描绘的前景令人鼓舞。当前,脚踏实地的完成社会、国家、个人转型任务,并非易如反掌,好在我们在纪录片《大转型》中看到人们对这一问题越来越形成共识。
(作者:谷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