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新 动 态
融合公益理念与品牌内涵 SMG公益广告《快乐志愿》温馨上映

SMG最新公益广告《快乐志愿》系列近日温馨上映。《快乐志愿》是继《改变世界一点点》、《恋上•这座城》后,第三个从属于SMG公益传播计划的公益广告系列。不同的是,《快乐志愿》是自SMG公益传播计划启动以来,首个融合公益理念与品牌内涵,由大白兔品牌赞助完成的作品。它的诞生,意味着经过半年多的运作,SMG公益广告传播计划成功吸引了企业客户的关注和投入,从而打通了一条企业品牌与公益广告完美结合,深化品牌内涵,成就社会美誉的整合营销传播新路。

揭秘:大白兔如何“嫁”给SMG公益传播计划?

说起大白兔和SMG公益传播计划的“缘分”,要一直追溯到2011年12月,那时SMG广告经营中心首次对外宣布,启动公益传播计划。当时公布的9大公益主题中,“志愿者”就是其一。在公益传播计划启动了半年,开播了两个系列的公益广告之后,终于迎来了第一位品牌客户——大白兔。原本只有在销售旺季投放硬广的大白兔,这次在广告经营中心的大力推介下,萌生了合作公益广告的意愿。

相比起家喻户晓的大白兔奶糖,“快乐分享 大白兔”的广告语及其代表的品牌内涵则甚少为人所知,这是客户目前面临的问题。而SMG公布的公益主题中,参与志愿活动给人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与“快乐分享”的品牌内涵契合度很高,因此大白兔和广告经营中心一拍即合,开始了此次公益广告的合作。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诞生了公益广告《快乐志愿》系列。

“两面人”出镜 彰显精彩每一面

大白兔品牌和主创团队,锁定和品牌消费人群相重合的青年人群,作为公益广告的核心目标观众。不仅为此甄选了具有时代感,海派都市特色的公益故事为素材;还在视觉传播上争取有所突破创新。

《快乐志愿》系列或取材新闻热点,或源于真实人物。其中《盲人电影篇》的灵感就出自6月27日的上海无障碍电影院的新闻报道。《涂鸦篇》的原型则是一群年轻人在小区布告栏贴出通知,志愿利用假期教社区的孩子绘画的真实故事。

视觉传播上,为了巧妙呈现普通人专注工作和业余志愿的两面,导演王砺珉对三个故事采用了分屏的创意形式,在每个故事讲到一半时,主人公会“穿越”两屏幕之间的界限,来到志愿活动的场景。进入志愿活动的部分,画面就拓展为全幅,直到最后主人公说出“你的快乐 让我收获更多”时,再次拼合同一个人在两个不同场景的半张脸。许多观众第一次看到结尾时,都表示觉得突兀;但这种二合一的形式不仅让人印象深刻,而且体现了策划团队的用心:每个普通人都可以是“两面人”——一面积极热情工作,另一面“用我所能”去帮助他人,两种行动能加成一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

为了突出主人公工作时和做志愿者时的区别,和工作性质的调性,导演在影调上作了精心的处理。比如白领与快递的干净调,涂鸦的酷调。而盲人的故事发生在晚上,则采用了生活调,略微压暗,和女白领呈现对比。孩子们画画的影调则是充满了通透而具阳光感,突出孩子们的天真可爱。快递给老人送货的影调使用了上海老式里弄的影调,透出淡淡古朴的味道。

创作初衷:鼓励每个人以己之能 帮助他人

这个系列旨在公众传达“快乐志愿”的志愿服务理念,鼓励每个普通人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策划团队希望通过这个系列的公益广告,让每日繁忙之后可能依然若有所失的都市人意识到,自我价值有另一种如此简单的实现方式:无需身怀出众才艺,也不必远赴天涯海角,只需抽出一点业余时间帮助身边的人,他们的快乐就会让你感到如此满足。

《快乐志愿》分为三支,分别为《盲人电影篇》、《涂鸦篇》和《快递篇》。《盲人电影篇》中的女白领,平时积极面对工作挑战,业余时间在小区活动室为盲人志愿讲解电影;《涂鸦篇》中,一名时尚个性,热衷涂鸦艺术的青年,利用假期时间,在社区学校教孩子画画;《快递篇》中,快递员在午后闲暇,帮助老人免费送货。

公益传播:有触动,有感动,有行动

精美的创意形式公益广告的重要载体,而公益内涵的体现才是公益广告的灵魂所在。主创团队认为只有志愿活动的真正魅力呈现在荧屏上,才能打动观众,吸引他们加入志愿者行列。因此,《快乐志愿》的前期策划重点,放在为什么愿意做志愿者,以及普通人如何做志愿者两个问题上。

志愿行动的真正魅力在于它让人获得了丰厚的精神财富:志愿者感到被需要,被依赖,获得了自我价值的实现,觉得人生充满意义。这种精神满足是金钱无法买到的。因此收获了中这种快乐、满足的志愿者,愿意付出时间、精力去为他人奉献。他人的感谢、笑容是志愿者正能量的来源,由此循环往复,推动了长期的志愿行为。

正如《快乐志愿》的Slogan“你的快乐,让我收获更多,”这里的“更多”,可以是快乐,是信赖,是友谊,是生命的意义……促进大众行为的转变,引领社会文明风尚,是《快乐志愿》以及其他SMG公益广告的最终目标。而与赞助品牌的成功合作,也让消费者感受到企业品牌发出的温暖正能量。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