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台与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联合制作,真实传媒承制的四集人文地理纪录片《喀什四章》8月18日在新疆举行开播仪式,同时该片也于8月18日至8月22日每晚22:00在央视纪录频道与全国观众见面。这是首部全景记录新疆喀什地区风土人情的高清纪录片,也是上海拍摄的人文地理类纪录片首次在央视纪录频道亮相。
《喀什四章》已于6月26日至6月29日在纪实频道与上海观众首度见面。在播出前后均获得极高的关注和赞誉,观众收视反响良好,引发多方好评。业内专家表示:“这是一部尽善尽美之作,也是尽心尽力之作,给人以知识和感悟,对纪实频道纪录片创作有着标志性意义,对上海纪录片的发展至关重要。"
同时,《喀什四章》的播出广为媒体及全国观众关注,上海媒体刊发多篇长文,对此加以报道。
《解放日报》的文章题为《<喀什四章>全景呈现南疆风貌》,文章称,这部纪录片向观众呈现出一阙恢宏的南疆全景画卷。对上海的纪录片来说是个转折。
《文汇报》的文章题为《绿洲中,人是最美的风景》,文中写道:透过上海纪录片人的阐述视角,观众不仅可以体验边疆喀什地区的独特魅力,也可以在片子中感受到“上海制造”的鲜明印记。值得一提的是,拍摄《喀什四章》的上海纪实频道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5岁,1年多的拍摄制作,不仅增加了他们对喀什的了解,也悄然改变了这群年轻人。
《新民晚报》的文章题为《展示壮丽风光,彰显多彩文化》,文章写道:这部“上海制造”无疑在带来南疆壮丽风光、多彩文化的同时,也给荧屏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新疆的大美壮阔在高清镜头中得到完美呈现,平时很难见到的沙尘暴、冰川融雪、鹰击长空、高原落日等,都被摄入镜头。片中还拍摄了冰峰林立、银嶂连绵的乔戈里峰和慕士塔格峰、碧波荡漾的高原湖泊群、“死亡之海”大沙漠的肃杀风声和胡杨林的千年哀叹。
《东方早报》的文章题为《一部有上海胸怀和文化眼光的人文地理片》,文章评论:从画面、音乐到字幕,《喀什四章》都运用了散文化的风格,试图从容地面对这块广阔深邃的土地。一方面,动用航拍、高清设备等成本、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技术手段,为喀什地区提供了珍贵的人文地理影像资料;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让观众拓宽心中对于新疆的原有印象,去“倾听喀什”,整个片子的节奏被放缓,串联词也疏落有致,用足够的停顿配合辽阔雄奇的自然景观和生动的人物生活。
《新闻晨报》的文章题为《地理纪录片加入人文内涵,<喀什四章>探索“人文地理”》,文章指出:中国该如何来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地理纪录片拍摄之路?《喀什四章》团队加入的是人文内涵,四集片子在展现壮美地理风貌的同时以人物故事贯穿,用环境来衬人物,用人物来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