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新 动 态
公益也创意 SMG两支公益广告清凉登场

 

今年3月,由SMG名主持出演的公益广告系列《改变世界一点点》播出后,受到社会名人、草根大众和慈善圈的热议,拥有了很高的社会认知度,SMG的公益传播品牌也正逐步建立。
 
SMG广告经营中心策划团队趁热打铁,聚焦平时我们常挂在嘴边但实践却不尽如人意两个选题,打造了两支最新作品:《拒绝浪费篇》和《垃圾分类篇》,本周起在SMG旗下各频道火热开播。
 
此外,SMG广告经营中心还将继续与政府机构、创制团队、跨界媒体、企业品牌建立制播联动平台,致力于让公益广告得到更多资金支持,从而产出更多的制作精良、富有创意的作品,让观众有触动,有感动,有行动!
 
 
独特夸张手法,放大被忽视的小细节
 
《改变世界一点点》之《拒绝浪费篇》,不仅有较强的行为指导性,还着力揭示人们浪费举动的下意识的心理根源。策划团队头脑风暴时发现,大多数人对自己家的水电都是精打细算的,绝大多数浪费的情况恰恰在于公共资源。《拒绝浪费篇》以极其夸张的浪费后果:堆积成山的餐巾纸,哗哗流动非常刺耳的水声,铺洒满地的A4打印纸……令观众对这些行为感到震惊和可耻,最后以略带调侃的语气点出,“如果是自己的,还会这样吗?”引发观众对于下意识浪费的动机的思考。
 
 
以往环保类的公益广告使用展示能耗数字的手法,但较为缺乏行为背后的深入剖析,难以和观众建立更深的直接情感联系。这次《拒绝浪费》希望能呈现出一些容易被人忽略、却累积起来极其惊人的浪费事实,引发人们注意和警醒,从而自觉珍惜公共资源,真正将环保意识落实到每个细小的行动上。
 
 
柏阿姨抖包袱,劝“分”劝得在理
 
另一支最新出炉的作品《改变世界一点点》之《垃圾分类篇》,邀请了沪上知名的柏万青阿姨担任主角,在SMG公益传播项目策划团队和市容绿化局的合作下完成。 
 
 
“百万家庭低碳行、垃圾分类要先行”被列为2012年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与管理,既关系到上海城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又与每位市民每天的生活相关。垃圾分类是市民在文明生活习惯养成上的一次革命,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环境意识上的重要体现。而开展垃圾分类,和社会大众的意识建立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和绿化市容局一线工作人员的讨论交流,策划团队发现目前亟需解决两个问题:一、中老年人群的垃圾分类意识薄弱;二、大部分人群即使知道垃圾应当分类,却不知该如何实行。针对这两个问题,策划团队给出了两步走的方案:一、向目标人群传播垃圾必须“分”的观念;二、向目标人群传播垃圾分类的简明原则——占生活垃圾60%的厨余垃圾(湿垃圾)必须与其他垃圾分离。
 
 
《垃圾分类篇》在策划中,对目标人群进行了清晰的界定;为了达成上述树立观念和传播分类标准的目标,还探索尝试了商业广告常用的悬念式创意手法,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
 
生活垃圾的主要处理人群是妇女,尤其是中老年的阿姨辈,她们就是《垃圾分类篇》最核心的目标人群。策划团队特意邀请了极受这类人群欢迎的意见领袖——柏万青,作为主角,以《新老娘舅》家庭纠纷调解现场为背景,拍摄了《垃圾分类篇(上)》和《垃圾分类篇(下)》。上集利用“分”的歧义性,极力渲染一家人剑拔弩张的气氛,在“分”和“不分”的唇枪舌剑中矛盾逐渐激化,柏阿姨拍案而起,坚定的一句“分!”将故事推向高潮,高高吊起观众胃口,吸引他们继续观看一向劝和不劝分的柏阿姨为什么如是说,最终抖出“包袱”——原来他们争执的是“垃圾是否要分类”。随着跌宕起伏的剧情,我们也将垃圾必须分类的鲜明观念植入了观众心中,小小的冷幽默使大家会心一笑;下集则简明扼要地指出哪些属于厨余垃圾,切实指导观众实施垃圾分类。为了传播更加有效,策划组还特意制作了沪语版本,令上海的阿姨们感觉更为亲切,更易接受。
 
 
《改变世界一点点》系列公益广告,取材于生活中每个人举手投足都可以改变的小事,希望能激发公众的共鸣和行动参与,从而点滴间改变世界。
 
这个系列和此前“爱上海,爱生活”《恋上•这座城》,同属于2012年SMG公益传播项目的主题序列。策划团队将继续不断探索钻研公益广告的创意表现手法,打造更多观众喜闻乐见、并具有现实价值的作品;深化公众影响力,将上海这座城市变得更美好。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