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无论是市场需求,观众欢迎,还是广电总局鼓励倡导,现实题材影视剧都备受瞩目。单2011年,我国一年生产电视剧达1.5万集,其中现实题材剧超过45%。虽然产量居高不下,但现实题材剧的“同质化”、“家斗化”也使得该类剧的创作到达了一个瓶颈。为了在现实题材剧创作上有所突围,5月15日,SMG尚世影业召开“突围2012·SMG尚世影业现实题材创作编剧研讨会”,邀请王丽萍(《媳妇的美好时代》)、顾伟丽(《山楂树之恋》)、张巍(《杜拉拉升职记》)、温豪杰(《新水浒传》)、马广源(《家产》)等共计15位优秀编剧在上海汇聚一堂,共同探讨现实题材电视剧的现状和出路。
近年来,家庭类生活剧在荧屏“井喷”,在引起一波又一波热议后,这类题材的剧却因为大量关注“婆媳”、“家斗”,过分同质化而进入了另一种尴尬,一些极致过头的“家斗”情节甚至遭到了广电总局的批评。题材同质、剧情撞车,也带来了市场的“饱和”危险。对此,创作过《媳妇的美好时代》、《双城生活》等作品的编剧王丽萍表示,现在现实题材直接被认为是婆媳剧,反而把这个题材弄窄了,“现实题材领域非常广阔。我从1995年开始写《婆婆媳妇小姑》,后来写的也是保姆、媳妇这些。就我个人的体会,一定要了解市场,有时带着投入的状态看社会变化时,你会发现很多题材你根本来不及写”。《杜拉拉升职记》的编剧张巍称生活是最好素材的来源,“我年轻时一直写青春偶像剧,现在开始写职场剧,因为我是白领家属,我观察到的白领跟杜拉拉那种光鲜亮丽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婚姻保卫战》编剧高璇认为:“一个类型剧在市场上获得了成功后,大家都竞相模仿,导致现实题材剧跟生活剧或家庭伦理剧画上等号。”在她看来,对涉案剧、宫斗剧的限制,也把很多编剧“赶”到了生活剧类型里。《家产》编剧马广源则表示:“家斗不像宫斗动辄死人,也不会笼罩在政治阴影下,多半是 争斗遗产、或者第三者插足等雷同的剧情。”此外,不少编剧认为,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身世之谜、车祸绝症等情节也在生活剧中层出不穷,有些桥段甚至背离了生活真实。
对于面对这些瓶颈,编剧们也在寻求改变。王丽萍认为,“作家得把自己‘打开’,投入社会吸收更多新的东西,其实很多题材还没有写。”她补充,同样的剧情交给不同的编剧去写,也可以写出新意。《亲情树》《香樟树》编剧顾伟丽、《杜拉拉升职记》编剧张巍则十分看重电视剧在年轻人中的接受度。顾伟丽认为:“我们离年轻人越来越远,其实可以与学生互相布置作业,去看学生要求看的东西,了解他们的喜好。”张巍则很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乐于接纳学生新鲜的需求与感受。《浪漫向左,婚姻向右》编剧娟子认为:“编剧并不是只做热门题材,也要找到话题中敏感的东西,引起大家争论和思考。我们并不缺乏题材,关键是你的眼光和你的立足点,以及你想表达什么。”
此外,编剧们也认为,现代生活剧与社会价值观的引导息息相关,作为创作者,也应当更多地传递真善美的价值观,通过作品引领市场,引导观众。而当下,对平凡人的价值观关注尤为重要。编剧高璇强调“文以载道”,“生活剧不像宫斗剧、战争戏那样有着极致的善恶关念,一般也就是价值观和生活观的冲突。但是琐碎的剧情,也同样需要体现正确的价值观。”《新水浒传》编剧温豪杰也表示:“没有价值观的戏缺乏力量。”《新女婿时代》的编剧王静茹认为:“我们的作品可以多关照普通人,做个平凡人也是一种成功的生活。很多纪录片中的小人物故事,就很感人,这也是价值观的东西。”马广源表示:“编剧创作作品时意味一定的话语权,应该用这种话语权把关主流价值观。”
在各位编剧发表完自己的观点之后,SMG尚世影业方面作了题为“2012中国电视剧与SMG尚世影业”的讲话,从影视剧制作方的角度,分享中国电视剧现状,影视行业走向,以及SMG尚世影业发展思路三方面的内容,并诚邀各位编剧合作共赢。SMG影视剧中心从采购方的角度,提供相关数据,就这一年来荧屏的现实题材电视剧的收视情况,电视台采购需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随后,SMG尚世影业的电视剧工作室负责人、制片人代表也上台发言,畅谈对现实题材剧的创作看法并介绍了各自的工作思路。影视剧中心、尚世影业在会上表示,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增进彼此间的了解,使之成为互相交往合作的一个良好开始或延续。
从《蜗居》到《杜拉拉升职记》、《浮沉》等等,SMG尚世影业一贯秉持“都市气质、现实关注”的创作理念。通过此次研讨会的召开,编剧和制作方为彼此提供了宝贵的建议,也让大家看到,双方都渴望在影视创作上拥有进一步的突破和创新,为国产影视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