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对话、情系民生;民有所呼,我有所应”。5月2日-14日,上海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经过前期周密策划精心准备,再度联手新华社长三角新闻采编中心、东方网与新闻晚报,推出了“2012上海民生访谈”。这一跨媒体、跨行业的政府职能部门高端访谈迄今已成功举办了五届。今年,参与访谈的十三位政府职能部门主要领导,回答热点民生问题,不回避、不打官腔,直面难题,力克城市和地区转型发展瓶颈,成为2012民生访谈最大的亮点。
2012年,党的“十八大”将于下半年召开,上海市第十次党代会也于5月18日开幕。今年又是“十二五”计划的推进之年,如何在具体工作中贯彻落实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如何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如何以全新的思路和崭新的工作亮点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这些都是是本次民生访谈围绕的重点。
“2012民生访谈”系列直播节目从5月2日开始,每天上午9点到10点,邀请交港局、食安办、社保局、环保局、市教委等13个市政府职能部门和区县的负责人走进电台直播间,畅谈政府如何进一步改进工作,回应市民呼声,逐步解决百姓民生难题。在此期间,广播新闻中心上广和东广的《990早新闻》、《东广早新闻》等节目也对参与访谈的有关负责人所透露的最新政策和信息进行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紧抓社会热点焦点,寻求政府权威回应
为了让“访谈”能够谈出新闻性,说出老百姓最关注的热点话题,避免成为政府委办局的工作总结,节目组前期精心设计,反复与政府部门沟通,确定了“以社会热点为主,以新政策解读为主”的节目原则。在直播中,主持人和参与的记者分别就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发问,由政府职能单位负责人一一解释、解读。比如,今年国家开始在一些城市试点发布PM2.5,在对环保局的访谈中,主持人也就市民关心上海何时发布,如何监测向张全局长提问。张全透露,上海已经完成PM2.5的监测点建设,6月起,发布条件也将完备。在民生访谈节目进行中,国内又爆出一些不法厂家,在食品中添加工业明胶、过量食用添加剂等问题,节目组及时修改访问提纲和提问重点,请市食安办主任阎祖强在节目中给予回应;另外,今年五一期间,国内不少景点纷纷涨价,上海的景点是否会跟风?市旅游局局长道书明也透过节目重申了上海旅游景点票价总体保持稳定的态度,还宣布,一些优惠措施还会常态化。
聚焦百姓所想所求,畅谈民生新政动向
除了对现有热点的聚焦,民生访谈还特别希望能在节目中有新的“干货”向广大听众透露。在访谈中,政府部门负责人也纷纷就即将推出或者正在酝酿的新政策向市民吹风。上海市住房保障和管理局局长刘海生在节目中表示,目前上海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投机性需求已基本遏制,上海将继续坚决贯彻楼市调控政策,力度不减、政策不变,而限购何时取消要看条件。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在访谈中透露,针对公立医院取消“以药养医”改革试点规划,本市今年下半年对新建的4家三甲医院进行试点,未来两三年,家庭医生制覆盖全市。就普遍关注的孩子教育问题,市教委主任薛明扬明确指出,本市入园高峰还将持续三至五年,上海的异地高考政策有望在今年12月左右出台。交港局局长孙建平通过节目,介绍了接下来整治黑车的一些举措,比如成立一支类似反扒队的暗访队伍等。市公安局副局长朱伟明透露,上海公交优先举措将分步走,在设置公交专用道的基础上,近期有望试点“信号优先”。就缓解停车难的话题,市建交委主任黄融透露“猛料”:瑞金医院门前的临时商业建筑将全部拆除,改建停车设施,希望能为全市三级甲等医院停车难问题的解决树立“样本”。一系列政府的新政策,新思路的发布,引起了广大市民的高度关注,也被其他媒体广泛转载。
联手各方跨界合作,高端访谈强势推力
2012民生访谈继续联合新华社、新闻晚报、东方网共同主办,新华社上海分社每天就访谈中透露出的新信息向全国发送多篇通稿,形成了强势推动力,新闻晚报则开设专栏,每天2到3个版面大篇幅报道,东方网对于广播直播访谈进行网络图文直播。同时利用微博、短信平台征集市民关心的话题,也向市民传播第一手的政府信息。本市以及全国的多家媒体跟进,大篇幅对民生访谈进行了报道,形成关注民生、聚焦责任的主流舆论导向。
“民生访谈”这一跨媒体、跨行业的政府职能部门高端访谈,自2008年开播以来,迄今已成功举办了五届,每届都邀请有10多个和民生关系密切的上海市政府职能部门主要领导,就民生热点进行访谈,历届接受访谈的上海各委办局负责同志,累计已达60人次。
深入基层现场直击,积极践行走转改
对于这样一个日趋成熟的跨媒体品牌栏目,广播新闻中心进一步总结经验,在内容、形式上不断创新,使之成为一个代表上海媒体水平的高端品牌。“2012民生访谈”通过积极探索,不但在内容上继承近一年来“走转改”活动走出的接地气、贴民生的优势,更在形式上勇于突破,从“在内直播”转型为“深入基层”。直播车直接开赴基层对委办局领导进行访谈。 5月4日,民生访谈开播第五届以来,首次走出直播室,到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桥功能区曹路镇大型居住社区进行外场直播。节目在浦东曹路基地——新的保障房基地的现场,对话上海市住房保障和管理局局长刘海生。
作为政府与百姓沟通的桥梁,“上海民生访谈”的全社会影响力、感召力正在不断增强。几年来,上海许多委办局负责人已把接受“民生访谈”视为一年一度的重要工作。“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已经成为许多政府部门的自觉意识,“上海民生访谈”拓展了政府和市民间的沟通交流渠道,体现政府部门的亲和力。在这个平台上,公众可以直接听到政府如何解决老百姓关心的问题的工作信息,让市民得到了重要而及时的政府方针政策,听到上海未来民生工作的发展新思路,并通过这个平台解决很多老百姓眼下最为关心的事情。这种形式还可以使政府能更好地倾听百姓的民生需求,更好地去改善民生,让政府的服务角色更加地适应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加透明地去为广大老百姓精心工作,从而将上海民生这个最为重要的实事工程,建设得更加宽广和温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