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由电视新闻中心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联合举办的“情系藏区 点亮光明 送医进藏志愿者活动”在西藏日喀则举行。来自上海的十八位医学专家为当地的藏族同胞免费手术、义诊咨询。
当天上午,“情系藏区 点亮光明 送医进藏志愿者活动”启动仪式在日喀则扎什广场上举行,上海市第六批援藏干部联络组、日喀则地委、行署、卫生、广电系统领导出席活动。华山医院党委书记顾小萍、曙光医院副院长高炬分别上台致辞,表达了上海医学专家、电视新闻工作者组成的志愿者团队不远万里来到雪域高原,开展志愿者活动,为藏族同胞点亮光明、献上爱心的一片热忱之心。除了为当地的白内障病人进行免费手术以外,华山和曙光两家医院还向日喀则地区人民医院捐助了50个人工晶体以及价值8000元的药物。活动现场,呼吸科、普外科、消化科、骨科、心内科、皮肤科、神经内科、肝病科、妇科十多位医疗专家顶着烈日在广场上设摊,为藏区病人进行了免费医疗咨询,共计540人次的藏族同胞接受了咨询服务。
在启动仪式上,电视新闻中心和华山医院还借此良机正式结为精神文明共建单位。同为全国文明单位的两家单位,将本着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进一步拓展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平台,谋求新突破。
作为本次活动的牵头组织方,上海广播电视台副台长李蓉做了发言致辞。她表示,早在2009年,上海广播电视台就承蒙上海医务界的大力支持,选派医学专家,来到日喀则举行送医行动,受到了藏民同胞的热情欢迎。对此,电视新闻中心同仁深受鼓舞。今年恰逢西藏和平解放六十周年大庆,大家乘着喜庆的氛围,再度来到日喀则,除了为藏民同胞提供免费医疗咨询,进行免费眼科手术之外,医疗专家和电视从业人员也将为日喀则地区人民医院和日喀则电视台开展人员培训。李台还表示,来到日喀则,亲眼目睹了第六批援藏干部和当地医疗、广电系统的同仁们在相对艰苦的条件下坚守岗位,恪尽职守的工作状态,特别是援藏干部那种坚决服从组织需要的政治觉悟和舍小家顾大家的大局意识,对我们新闻媒体人更是莫大的鞭策。送医进藏,点亮光明,更点亮了志愿者们的心灵,新闻媒体人要学习援藏干部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和不畏困难的强大勇气,充分发挥媒体优势,在为日喀则建设做好配合报道的同时,将送医、培训等一系列的志愿者服务活动长效化、品牌化,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为日喀则发展,为汉藏和谐贡献一份力量。仪式上,李蓉还向日喀则地委、行署、援藏干部等送上由中心制作的世博会及建党90周年影像制品。
仪式结束后,华山医院、曙光医院的4位眼科专家来到了日喀则地区人民医院,为7名白内障患者实施手术。由于日喀则地区地处高原,光照强烈,这些病人的晶体都已形成严重的硬核,眼睛几乎完全失明,有些病人本身还患有其他疾病,容易产生并发症,导致手术难度大大增加。上海医生克服了高原反应所带来的不适,认真细致地为这些病人进行了检查和手术。由于这些病人大多来自偏远地区,手术后,上海医生还给了每个病人500元的路费。
作为此次活动的牵头组织者,电视新闻中心早在2009年就充分发挥《名医大会诊》的资源优势,开展了第一次送医进藏活动。今年继续开展此次活动,也是中心决心要使“送医进藏”志愿者活动进一步实现长效化、品牌化。早在今年年初,中心就将此次志愿者活动列入全年创建重点,在中心党委的推动下,由中心主任助理、上海第六批援藏干部、日喀则广电局副局长宁菁牵线搭桥,事先与日喀则当地医院沟通,了解当地患者常发疾病,并结合《名医大会诊》资源优势,与华山医院和曙光医院反复协商,结合他们的强项,选派对症的十几位业内知名的名医名家,组成志愿者团队。
为了组织好此次志愿者活动,《名医大会诊》栏目和办公室相关人员作了大量的筹备、组织工作。《名医大会诊》从制片人到编导、主持人、编务,全力以赴扑到此次活动当中,在高原开展活动期间,还制作了一档特别专题。在摄制过程中,由于当地医疗环境简陋,手术室闷热不通风,两名编导高原反应加剧,恶心、呕吐不止,但她们硬是撑到最后,完成专题片的拍摄。在整个行程期间,栏目编务不仅要照顾好栏目组成员,更是将爱心洒向全团队,尽可能地为大家提供好后勤支持。而办公室尽管人手少工作多,还是专门抽调人手完成此次行程的前期踩点考察,部门主任首当其冲,半个月内两上高原,不但落实好整个团队的行程安排,更在短时间内完成流程策划、活动现场搭台、音响布置等各类筹备工作,使启动仪式在千里之外的日喀则地区得以顺利举行。在藏期间,35人团队的食住行仅靠办公室的四名成员统筹落实,事无巨细,确保每位团友安全,活动进展顺利。每天晚上四名女将都召开小会,逐一敲定第二天行程的每一处细节,让医疗专家和摄制人员能够安心地在现场拍摄、手术、咨询。特别值得一提是此次活动的三位摄像,高原反应让人即使正常行走的消耗也相当于平原地区负重20公斤,但他们扛着摄像机奔前跑后,赶在日喀则地区医院、日喀则地区广播电视台和启动仪式现场之间,完成了各项流程的拍摄,还身兼数职,拍工作照、帮助医生扛台设备,甚至活动现场搭帐篷,只要有需要,他们就顶上。自从来到西藏,不少同仁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头痛、呕吐,甚至还发起了高烧,有些同事,包括带队领导在赴日喀则前一夜,由于高原反应严重,不得不送往当地医院进行治疗。即便如此,志愿奉献的精神好似大家的精神支柱,第二天大部队全员抵达日喀则,精神抖擞地投入到活动准备当中。
活动当天下午,李蓉副台长还带领电视新闻中心人员来到西藏日喀则广播电视台进行参观交流,看望由中心选派的上海市第六批援藏干部宁菁,参观了由上海广播电视台出资援建的日喀则广播电视台,并与日喀则地委宣传部、广电局、广播电视台相关领导进行座谈。
座谈会上,电视新闻中心主任助理、上海第六批援藏干部、日喀则广电局副局长宁菁汇报了援藏一年多来的基本情况,特别是他负责的总投资350万元的有线电视数字化、送机顶盒入藏民家的项目,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援藏精神,倾斜基层、倾斜民生,力求使日喀则地区收视费用翻番,从而实现由输血变造血,反哺当地广电建设。接下去,宁菁将着重配合日喀则广电系统体制改革,完善规章制度,提高人员素质,这其中离不开台和中心的大力支持。为此,中心已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将于今明两年派遣各工种骨干上高原开展培训。同时,日喀则方面也将把“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适时派员到电视新闻中心接受培训。
副台长李蓉在讲话中首先对在地广人稀的日喀则地区为广电事业不懈奋斗的媒体人员表示敬意,并对当地广电系统为上海广播电视台援藏干部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表示感谢。针对接下去台和中心将如何进一步推动日喀则当地广电事业发展的问题,她提出要将重点放在能力建设上,将力所能及地为当地广电系统改善技术装备,大力促进两地人员交流,除了派出骨干记者、编导、摄像等各工种人员赴日喀则提供专业培训,也热烈欢迎对方派员赴沪学习交流,从而帮助日喀则方面在业务素质、观念思想和运作机制上得到进一步提升,摸索出一条适合日喀则地区广电事业发展的道路。同时还希望中心今后更好发挥媒体特有的资源,牵头社会各界,将爱心蔓延到医疗、教育等各个领域,开展更多造福西藏人民的志愿者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