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台建于世博轴附近的"世博眼"演播室,如今已成为游客观园的标志性建筑,也同样引起了沪上媒体的关注。在总编室外宣小组的协调联络下,《解放日报》记者日前专门前往"世博眼"演播室,采访了电视新闻中心相关负责人,并在7月12日的“聚焦世博”版面,推出报道:园区有一个“世博眼”——你看世博我看你。
在园区内的特别是世博轴附近的“小白菜”们,经常都会被问及:“‘世博眼’在哪里?怎么走?”
“世博眼”,形如其名。从外形上看,它仿若一个“眼睛”放置于浦东园区的世博轴上;从功能上而言,它也确实发挥着“眼睛”的作用——作为上海广播电视台在世博轴上所建的演播室,每天有六档世博新闻快报从这里传送出去,也把“现在进行时态”的世博会带给千家万户。
从4月12日启用至今,“世博眼”没有一天间断过看世博的任务。100平方米的演播室内,一小半的场地用以直播取景,剩下的几乎全被摄像机和各式各样的电脑及专业器材占据。7位工作人员基本只有方寸之地可以走动。“世博眼”的工作时间从早上九点至晚上九点。这也意味着负责“眼睛”正常运作的工作人员们需要在七点半左右到场准备。由于早上起得早,中午午休时大家常是趴在工作桌上就睡着了。
负责演播室内所有机器设备的荣,由于机器在开播前需要事先调试,7点多就要到演播室内;晚上直播结束还要负责将设备关闭收起,出园时一般都要超过10点。导播李卿、摄像王执晨、化妆师和两位主持人周瑛和杨逸歌的工作时间也大抵如此。因为工作时间紧凑,他们中大部分人至今都还没有进入过场馆内部。
负责灯光的李宇告诉我们,现在是夏季,自然光线很强,“世博眼”外部的光线又一直在变化,室内就必须多角度地调节灯光。可是装备在演播室的灯具可调节的范围并不广泛,所以每次直播时就比在“家”里时都要费力。李宇口中的“家”指的是在市区的电视台。小小的演播室还“超常规”地配置了两位主持人。周瑛解释道,因为各自在台里的常态工作并没停止,所以她们等于是两边跑。
尽管许多游客都闻名而至,不过“世博眼”可不对外开放参观。得益于它的造型,“世博眼”外常常都围着一群游客,他们在那里拍照、留念,俨然已将它当作一个场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