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SMG七集大型纪录片《海上丝绸之路》
登陆央视一套 全天连续播出
奏响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史诗乐章
为配合2017年我国最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之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由上海广播电视台牵头制作、中国第一部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七集大型纪录片《海上丝绸之路》于央视综合频道CCTV-1与央视纪录频道CCTV-9同时多集连播。
5月14日上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习近平主席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主旨演讲的现场直播之后,央视一套开始连续播出大型纪录片《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全片分为七集,每集50分钟,从航运、物产、贸易、科技、文化、民心和梦想等丰富多元的层面,不仅回溯海上丝绸之路曾经的辉煌与文明,更注重凸显当今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风貌与成就。
这部横贯古今、用海派纪实风格全景展现国家宏伟战略的鸿篇巨制,为全球观众呈现一场“视角新颖、画面精美、故事鲜活、气势恢宏”的纪录片视听盛宴,奏响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史诗般的乐章。
肩负使命的中国声音
作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一带一路”重点纪录片项目和“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项目,《海上丝绸之路》由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频道(真实传媒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广东、泉州兄弟台制作,于2014年5月正式启动。
历时两年,跨越四大洲,在近二十个国家进行实地拍摄。整个摄制团队拍摄了大量的历史遗迹、丰富的文化民俗、绚丽的自然风光,采访了沿线各国的专家、学者、官员、普通民众,聆听他们对丝路的声音。
其中,摄制组着重跟踪拍摄了奋斗在丝路沿线的普通而典型的人物故事,有船长、工程师、设计师、渔民、种植户、学生、商人、企业家、艺术家等等,记录他们坚守、探索、奋斗、追逐梦想的传奇故事。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现实风貌渐渐呈现……
在苏州吴江,一位丝绸商人将东方传统的宋锦技艺与西方现代的时尚元素相结合,使古老的“锦绣之冠”宋锦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在泉州,“锡兰公主”讲述了穿越几百年的家族往事。
在义乌,一位中东商人娶了一位中国妻子,不仅收获了家庭与事业,更赢得了尊重。
在印尼,一位IT工程师学以致用,与中国工程师一起保障了APEC会议的通讯畅通。
在泰国,一位大米农户为中国人能吃上她亲手种植的大米而感到自豪。
在缅甸西南部的马德岛,随着港口的新建,当地渔民不再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
在斯里兰卡,一集装箱来自义乌的商品改变了一个超市、一个家族的境遇。
在巴基斯坦,一群来自中国的年轻工程师们放弃国内优越的生活,坚守在一片荒漠中,为当地建设第一座风能发电站,解决了当地居民的用电问题。
在迪拜,一位来自浙江的年轻商人利用自由贸易的环境不断开拓自己的商业版图。
在肯尼亚,一位来自中国南京的农学教授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玫瑰”。
千百年来,正是丝路沿线无数人勇敢地探索,才有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衰沉浮。而如今,丝路沿线的人们对美好生活、未来梦想的追求,更成就了一个个传奇故事。
这些故事的主人公与摄制组一起执笔,画出了一幅关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美丽画卷。
自2016年5月9日首次播出以来,《海上丝绸之路》已在境内外10多家电视媒体播出,包括巴基斯坦国家电视台PTV World和PTV Global频道、新加坡StarHub TV、马来西亚Astro卫星电视网、美国中文电视台英文频道、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ustralia Plus TV等境外媒体,覆盖海外收视人群约3亿。
该片计划编译成近10个语种版本,还将陆续在土耳其、泰国、缅甸、柬埔寨、老挝、越南、阿富汗、埃及和坦桑尼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主流电视媒体播出。
《海上丝绸之路》以历史脉络为背景,现实故事为主体,古今交汇、中外交融,用富有冲击力和感染力的视觉语言、生动鲜活的人物故事与案例,形象地阐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开放融合、互利共赢、睦邻友好、和平发展之路,更是一条勾连中国梦与世界梦的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大通道。